虽然有现行的几个新工程,已经失效的985和211工程,依然是判断大学层次最被认可,也最简明的体系。考生非常有必要了解。
一、什么是985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举行。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教育部据此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工程,就是这个计划,以时间指代。进入工程建设名单的,就是985大学。
985工程分三期进行,学校也是分批入选的,共39所。由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实施,对这些学校重点投入。因为科学研究和创新的历史表明,它们表现为大量资金堆积的结果。大学投入欠账严重,教师和科研人员收入严重偏低。记得我2001年的月收入才几百元,当时我已经是北航的研究生导师了。
第一期选定9所: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它们经常被称为C9(九校联盟)。
为什么不是10所整数?本来是10所,第十所有两个选项,一是合并后的天大和南开,二是合并后的武大和华中科技,但这两个合并因难度太大(如校友反对)都没有实现。
北大清华复旦南大科大,长期被业内认为是中国大学的TOP5。后来民间又有华东五校,即复旦南京上交中科大浙大,的说法。意思是除北大清华最好的五所大学。北大后来合并了北医(北京医科大学,一直是被重点支持的大学),复旦合并了上医(上海医科大学)等,浙大更合并了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
其后的情况是:
- 2000年: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 200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
- 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 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
- 2004年: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
- 2006年,华东师范大学。
入选时间大体根据学校的地位。地位是重要性,历史,所属部门和行业(如中国海洋,西北农林,以及华东师范等)等的综合反映。
大部分985大学的两个一把手享受副部级待遇(这是985工程之前就有的政策,注意副部级待遇和副部级又是不同的),但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的一把手,没有此待遇。注意,享受副部级待遇的是这两个人,学校并不是副部级,全是司局级,中国没有副部级的普通高校 ,包括北大清华。
必须指出,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学校的水平或地位已经有了改变,但中国最重要,最具国际影响,最高水平的大学依然都在985里。
2011年 ,985工程停止实施,2016年教育部宣布985工程文件失效。但民间和很多业内人士仍然把这些大学视为中国最好的大学,这是可以理解的。能进入985大学(其中的大部分)读书,是高考生的幸运,也是一生的荣光。而不论以后做什么。
注:有一所985学校因为性质特殊没有列出。
二、什么是211
211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的简称,从1995开始,2016年终止。被“双一流”工程取代。进入这个工程的学校就是211大学。
一共搞了四批(也有五批一说),112所大学入列。第一批共15所:北大,清华,北航,北理工,中农大,南开,天大,复旦,上交,南大,中科大,浙大,哈工大,西工大,西交。
全部名单如下(按大区排列,未包括军校)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中国药科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南大学,河海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郑州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海南大学,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西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 211在985工程之前就搞了。而在211之前,是重点大学制度,211替代了重点大学。
结果看,211大学包括全部的985大学,这是当然的。
还有部委(教育部以外)直属的大学,包括工信部,民委,交通部,体育总局等,以及中国科学院。以前几乎每个部委都办大学,这是学前苏联的做法。2000年左右,决定进行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方向是,大学主要由教育部和地方政府主办,大幅度减少部委所属大学。主管教育工作的李岚清副总理当时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部委大学,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天就是教育部,地就是地方。得改革。
比如财政部,办了五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后与中南政法大学合并成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后来,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归了教育部,而其余两所归属了地方政府。
又比如中国人民银行,也办了好几所,西南财经大学,陕西财经学院(后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中国金融学院(后并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湖南财经学院(后并入湖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后来划归教育部。
再比如对外经贸大学以前属于外经贸部。外经贸部后来并入了商务部,商务部不再管理学校,学校就归了教育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华东两个校区),最早属于石油部,后来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但最后也归了教育部。
211工程还鼓励大学向综合方向发展,对单科性大学并不太支持。李岚清同志当时也说过,全世界最好的大学都有医学院,最好的医学院都在最好的综合大学里(大意)。卫生部(现在的卫生健康委员会)原来有北京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等学校,后来它们分别并入了北大复旦和川大,实践证明,合并是正确的。也因为这个原因,一些名气和水平非常高但规模过小,学科相对单一的学校没有进入211,如北京协和医学院。当然,后来它进入了双一流。同时一大批专业学院急速扩大,成为多科性大学。
211里教育部的学校最多,以前很多学校就是教育部的,北大清华复旦南大川大吉大等,教育部是中央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主办大学是名正言顺(所谓的天)。
此外,原则上,每个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最多可以有一所学校进入211。比如北京市是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市是天津医科大学,河北省是河北工业大学(但不在河北境内,在天津),辽宁省是辽宁大学,上海市是上海大学,但江苏进了两所,南京师范大学和苏州大学。有的省没有地方大学进入211,比如浙江省,山东省,甘肃省,重庆市等。 新疆大学,西藏大学,宁夏大学,广西大学,内蒙古大学都进入了211。值得一提的是,在重点大学时代,内蒙古大学就是全国重点大学。
石河子大学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因此,211是进行了各种平衡,尤其是区域平衡,考虑了很多学术以外因素的结果,进了211不一定水平很高。也因此,没有进入211的,水平倒可能很高。比如上边说的北京协和医学院,以及外交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深圳大学等。
其他未入211但也比较优秀的学校有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燕山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汕头大学,华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
三、如何正确选择大学
大概有三类考生,他们选择学校,专业或者城市的侧重点也是有一些区别的。
第一类,能上985,211的。尽量去985,当然如果只能选西北农林科技和中央民族大学,可以不去,而转去其他211。因为这一类学生,应该有理想,上大学的目的并不是,起码主要不是找个糊口的工作,而是更大作为。
平台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以后国内读研究生包括博士生,还是出国深造,抑或走向社会,寻找可依托资源,对后代的影响,985平台非其他211学校可比肩。
一些211大学的录取分数,超过部分985,但不建议放弃985而选热门211。比如一些热门财经和工科类211,因为热门是不停转换的。从一生跨度看,不值得这样做。即使只能选985大学的社会人士不看好的学科专业如考古 ,文学,或者位置偏僻(这个问题不严重,几乎所有985都在大城市),都无所谓,要坚决去。
如果分数只够选择211,那就要首先👀专业或者行业,其次是学校名气。我的偏好次序是工科(计算机 电子信息 材料 自动化 人工智能 建筑医学农业等),理科(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科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历史),文科(文学 哲学 语言 学)其他。
这个选择是相对容易的,除了享受政策照顾进入的十几所学校外(选择这些学校要慎重),其他学校水平和地位大体相当,主要是专业特色的分别。
全部非985的211学校中,我个人认为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前十名。
中央民族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致放在非985的211学校的中间位置。我前边提到的优秀的非211学校,也在这类考生的考虑之列。
第二类,只能上其他一本以及二本的。这类学生,最重要的是专业的选择。因为他们的学习能力比较强,是能学会一技之长的。建议选择难度较大的专业,如计算机类,医学类,金融类,理科类,增加竞争能力。尽量不选择文科和社会科学。当然这部分学生可以选择非热门的211学校。
第三类,其他学生。他们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获张文凭,或者一个身份。说实话,这个时候再努力学习已经晚了。
这类学生主要选择城市,为以后在大城市立足,准备生活经验和积累人脉资源。其次才是选择专业,专业倒不一定是难度大的,因为能力有限。根据爱好就可以了。我建议选择外语,文科,社会科学,尤其女生。找工作其实和学什么专业相关性不是特别大,而这一类学校不管学什么都没有专业优势。起码去一个强二线城市。
几个特殊问题。
一个大的原则是:专业没那么重要。有很多人认为最重要的是选专业,这是一个最大的误区。是外部人士对高等教育的误解。
计划出国留学的,需要注意、一些学校在美国的“实体清单”上,特别是工信部学校,北航和北理工,南航和南理工,哈工大和哈工程,西工大。以后去发达国家留学会面临困难。当然如果不想出国,这些学校当然是极好的。如果以后有打算去国外学医或者行医,尽量不要读中医类大学或者专业,还不如读护理。还有一些特别特殊的专业,也请慎重。
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很特殊,都不是211,因为在985,211工程结束后才成立。它们是研究型大学的对偶物,既然好大学要办成研究型的,那研究机构也可以办成教学型的。论师资和科研,这两所肯定是一流的,但历史短暂,没有自己的文化,校园建设欠缺(特别是社科院大学),也没有校友资源,严格说还不是大学,只是教学机构。不太鼓励报考。南方科技大学情况类似。
中外合作的大学,如昆山杜克,宁波诺丁汉,西交利物浦大学,北理莫斯科,广东以色列理工等,也要谨慎报考,因为它们不伦不类,非常可能是一阵风。但上海纽约大学,有所不同,似乎还是不错的。
以上,就是考生最需要知道的信息和大的原则。具体还要根据自己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