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其非中心化的叛逆特征,加密货币运动需要适合的理论支撑,哈耶克的《货币的非国家化:对多元货币理论与实践的分析》(Denationalisation of Money :An Analysis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ncurrent Currencies )很快引起了整个圈层的关注,有“众里寻他千百度,慕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被誉为币圈圣经。
本书是哈耶克晚年的著作,也是他最后一部经济学著作。我还认为,这是他最为通俗易懂的一本书,比起他其他的经济学、法学或者哲学著作,行文朴实多了(大约《通往奴役之路》可以比肩)。
先总结一下,哈耶克的主要观点。
竞争性发行货币的必要性在于,货币垄断是周期性通货膨胀和失业发生的最重要原因;可行性在于,商业银行本来就有“生产货币”的功能,而且历史悠久。
具体做法为:第一,若干家商业银行以某种生产资料为锚定物竞争性发钞,市场优胜劣汰,商业银行为自身利益计,将通过调节发行数量保持币值之稳定。其他银行可以自主选择以何种货币或组合开展其银行业务。第二,就如商品自由贸易一样,这些竞争性货币可以跨国流动。
哈耶克畅想了实行竞争性通货下的长远景象:第一,竞争的结果是留下若干广泛使用又非常类似的通货;第二,在各大区域,会有一两种通货取得优势地位;第三,大多数通货以相近的商品组合(也就是所谓的一篮子商品)为基础。
一个总的结论是,废除货币垄断权,最大好处是可以防止经济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以及失业和萧条的反复上演。他说,为以前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承担责任的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是政府干预。所以,关于货币领域的改革,不是技术性的,而是关乎人类自由和文明的重大问题。哈耶克模仿亚当.斯密的话说:“只有当我们所期望的良币不再来自政府的仁慈而是出自发钞银行对其自身利益的关切时,我们才可以真正进入幸福时光。”
哈耶克认为。他提出的竞争性货币改革的设想,不是乌托邦。不要低估思想传播的作用,比如亚当.斯密关于自由贸易的思想,其本人也曾认为是乌托邦,但在1860年,也就是《国富论》出版90年后,大不列颠就已经是一个自由贸易国家了。如果不是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思想会传播的更快,自由贸易会更早成为现实。
哈耶克的担心正是人们的思想的固化,他说凯恩斯主义已经“深入群众”,通货膨胀成了光荣的事。所以,真正要紧的就是剥夺管理机构发行通货的权力。
哈耶克也提到,和19世纪的自由贸易一样,现在需要一场自由货币的教育运动。最迫切的不是构建一种新制度,而是立刻取消对自由发行通货的一切法律障碍。这句话和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最后一段话,何其相似。
一般认为,20世纪保守主义的最大代表就是弗里德曼和哈耶克,他们反对任何形式的干预政策。但弗里德曼再极端,也还认可法币,并以其作为其货币主义理论和固定规则货币政策的出发点。哈耶克走得更远,比弗里德曼也更彻底。哈耶克是唯一明确提出和系统论证货币竞争性发行的经济学家。在哈耶克看来,货币供应量是个伪概念,相应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是无的放矢,是不需要的,因为只要货币是竞争性发行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不存在。
哈耶克的观点是有乌托邦色彩的,有点堂吉诃德、与虎谋皮的意味。但这位经济学大师和思想巨匠最后也应该是最成熟的理论,不是心血来潮、一时冲动或者哗众取宠,因此也不能就完全否定,不能认为完全就是乌托邦。因为也许他看得更深邃,更远,就如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在与凯恩斯的理论大战中败阵,但后来他的学说却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因为经济实践的发展,证明了哈耶克理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确实,哈耶克货币竞争性发行的观念,面临极大的挑战。
第一,放弃货币垄断发行,必须是主动行为,放弃意味着权利的丧失,如果我们承认这种权利存在的话。以及,是否就不会发生实际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特别是通货膨胀,如果发生了,几家商业银行是否有资源动员能力平息?要知道美联储成立的初衷,就是阻止商业银行的破产潮。这是深刻触动一种长久传统的垄断权力。
第二,公众的习惯。一种东西是不是货币,很大程度上,是公众自然选择的结果,或者说习惯使然。比如商业银行可以开出支票,这些支票,是货币供应量的构成部分,而且是主要的部分。但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就不能开支票,而这在理论上是不存在障碍的。唯一原因是,公众包括商家的习惯。
问题在于,公众习惯货币垄断发行已日久经年,接受一种可能是“返祖现象”的私人货币,需要多久,或者需要什么条件?这一点,哈耶克本人也是担心的,他非常寄希望于公众意识的觉醒。观念或则习惯,对于竞争性货币的前途,比利益之争更重要、更根本。
加密货币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哈耶克的梦想,而且比哈耶克的竞争性货币更出色。因为哈耶克设想的,不过是以商业银行这种中心化机构取代中央银行这一中心化机构而已。贸易活动依然要以中心化的商业银行为中介,还是没有摆脱长久以来基于信任的模式,而摆脱这个模式,正是中本聪设计比特币的出发点,这是中本聪开宗明义在白皮书中就指出的。
在加密货币的创造者和拥趸看来,能值得信任的,只有数学,只有算法,只有代码,只有智能合约,只有区块链。在这个意义上,加密货币不是以哈耶克的理论为旗帜的,中本聪是计算机专家和程序员,不是经济学家,也许对大名鼎鼎的哈耶克是何方圣神,毫无概念,不可能从哈耶克理论中得到启发。如果那样的话,他会把哈耶克的这本放在比特币白皮书参考文献的第一项。
说哈耶克的理论是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的理论先导,是溢美之词,但绝不是实事求是的观点。
必须承认,中本聪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解决问题的办法更高超。加密货币超越了竞争性货币理论,中本聪的思想超越了哈耶克的思想,而不是相反。哈耶克不懂计算机和编程,更不懂密码学和区块链,可能压根没想到,他的主张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一下子解决,不需要等待。这就是技术创新的伟大。
当然,两位都很伟大,哈耶克更是思想巨匠,这一点又是中本聪远远不及的。
和哈耶克的设想一样,加密货币也存在一个公众的习惯改变和认同障碍的问题,这可能不是假以时日,而是旷日持久的等待。
但,希望或许总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