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重 | 经济 投资 赚钱 读书

《乔家大院》既非纯粹歌颂,也非完全嘲讽晋商,而是通过复杂情节展现晋商的矛盾特质。剧中有重信誉与讲诚信的宣示,但更多呈现的是商贾间的尔虞我诈、互相提防,以及对权力的依赖。乔致庸的成功建立在权谋、利益交换和家族支持之上,缺乏真正的商业智慧与创新精神。最终,晋商的辉煌随着清廷倾覆而衰落,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是一部用心制作的精彩国产剧。

从结尾信息,可以判断,它是晋省宣传部门,命题作文,刻意为地方打造的。意图是歌颂或者弘扬晋商精神,这个精神电视剧里反复甚至生硬地宣示过多次。那就是重信誉,讲诚信,互相抱团而不拆台,发现和尊重人才。

但电视剧通篇看下来,却给人恰好相反的印象。

一开头,乔家的大哥,赌气和达盛昌争做高粱霸盘,输了,为此搭上了性命。乔致庸不得不中断科举晋阶之路,接管乔家的生意。他用的办法还是诡诈之术,通过造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他哥的老对手达盛昌置于死地。当然在孙茂才的劝说下,最后手下留情,但也说明,诈是那一拨商家共同的套路。

接着,新官上任三把火,考察自家在包头的生意,发现胡麻油坊,有掺假勾当,于是果断处置了有关人员。但也告诉我们乔家以及所有其他商家并不把商誉当回事(其他商家也闻风整改),起码没有成为一种自觉。规矩不少,但只是具文,伙计,掌柜的,没人当回事,比如顾大掌柜等中高层。

同行是冤家,达盛昌的崔姓大掌柜,一直陷害乔致庸,甚至雇了杀手。为赚钱,各家之间你死我活。

武夷山疏通茶路,乔致庸在最后时刻,才提出要水家、元家的龙票,早了,怕人家不给。可见互相提防的很紧。

乔致庸办票号伊始,非常需要同仁的关照,但与他为难做对,千方百计不想他开张的正是同乡的成大掌柜。幸亏在陆大可介入下度 才度过了难关。

得过乔致庸好处的水家,元家,达盛昌邱家,在乔致庸入狱命悬一线之际,没有谁肯帮忙,全作壁上观。随时准备看乔致庸倒霉,接管乔家的生意。说明晋商同行也无互相周济抱团的意识。

乔致庸的初恋江雪瑛,因为被抛弃,也是一惯与乔家做对,乔家去哪里做生意,她就去哪里搞破坏,比如茶山,比如潞州的丝绸生意。她还向朝廷举报乔致庸盗走刘黑七尸体的重大犯罪线索,把他扔进了天牢。

一直帮助乔致庸的只有陆大可,因为他是乔致庸的老丈人,最后赔上身价性命,这个角色倒是让人感动。怎么说呢,能信任的只有家人,同行都是地狱。

乔家生意在包头起死回生,武夷山贩茶成功,包括开办票号,孙茂才都是首功。按现在的概念,他就是天生的企业家。乔致庸能从天牢出来,也多亏孙的聪明。但乔致庸把他无情地赶出门,而且公开羞辱,很绝情,很不厚道。其实,他的要求,即把产业交还侄子打理,符合规矩,而且稳妥可靠。孙茂才后来的报复,反倒显得更合情理。乔致庸对孙茂才远不如对劫匪刘黑七感情深厚呢。

乔致庸发达,就是靠和朝廷、官家做生意,所谓贵人相助。要说商业智慧,创新精神,是很勉强的。现实中,乔家的票号生意随着清廷倾覆迅即衰落,消失的无影无踪,就剩下一座乔家大院。这和后来唯一兴起的晋商群也就是煤老板们差不多一回事。

值得提到的一点是,好多官员,帮了乔致庸,特别是,有些官员想勒索他还得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说明有羞耻心,作恶有底线。这是乔致庸成功的大环境原因。

看完了电视剧,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和晋商打交道真危险。真没什么值得歌颂和弘扬的。

当然,如果只把它看成言情剧,它对爱恨情仇表现的还是很精彩的。我也是在这意义上,说它优秀的。💸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