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重 | 经济 投资 赚钱 读书

今年诺奖一半授予乔尔·莫克尔,以表彰他关于技术进步的文化条件。另一半授予菲利普·艾吉昂和彼得·豪伊特,以表彰他们提出的“创造性破坏”增长理论。

202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给了三个人:奖金的一半授予 Joel Mokyr,表彰他通过历史分析揭示技术进步成为持续增长核心机制的条件。 另一半由 Philippe Aghion 和 Peter Howitt 共同获得,表彰他们提出的“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重要部分,历史不算久。凯恩斯创立宏观经济学时候,没考虑过,因为增长属于长期问题,凯恩斯认为长期无所谓,短期才重要。所谓短期就是经济周期,也就是繁荣萧条的交替问题。凯恩斯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是短期存在,考虑长期是瞎操心。

但后来,经济学家却重视增长,因为毕竟未来也是重要的,得为后代着想。

经济增长的原因有几个:物质资源(如石油之于中东),人力资本(如教育),技术和制度(如市场经济)。有各种模型如哈罗德-多玛模型刻画和预测一个经济体的增长。

而技术进步核心作用逐渐被认可。以至于有经济史学家称,人类历史上只发生了一件事:英国工业革命。其他事情细节有趣,但不重要。比如战争和革命,比如文学。

人类有不到一万年的历史,但经济增长和财富持续增加的历史不过两百多年,这就是技术进步的伟大。你看楚辞,唐诗,多厉害啊,但对于财富增加或人类福利并无直接贡献。

Joel Mokyr的一个工作是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一些国家或者地区持续发生技术进步,比如欧洲,而其他地方则不是,比如古代中国。他大概的意思是,那些不断出现技术创新的国家,有一种进步的文化,即人们向前看,喜欢不断进步,而不是向后看。这是欧洲启蒙运动塑造的。

相反的情况比比皆是。比如现在仍有很多人包括年轻人迷信传统医学,严格说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天壤之别。这就是因为好多人好古,把过去其实很肤浅的东西看得很高深,拒绝学习新东西,害怕学习新东西,不喜欢变化,说的不好听,就是因为懒惰而变得不那么聪明和进取。这样的社会意识是极不利于技术进步的。

还有,经常发生技术进步的社会有一种对“有用知识”即类技术的交流或者保存机制。好比欧洲不是大一统,而是分成了大大小小的多个国家,如果比如工匠们在一个国家被迫害。他可以跑到其他欧洲国家。这样有用的工匠的知识就能保存和传播,整个欧洲就得以增长。就如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就是最具有创造力的百花齐放的一个时期。

Philippe Aghion 和 Peter Howitt的贡献主要是更深入诠释了熊彼特的创新也就是创造性破坏的理论。真正的创新是对已有产品或者技术的替代或者破坏,它会淘汰旧技术和产品,从而有力带动经济的增长。

比如苹果手机就是对以前的手机的一种创造性的破坏,以前诺基亚手机是最好的,但他不够智能。苹果手机虽然还叫手机,但不可同日而语。好比计算机和计算器的关系。计算机技术对计算器的破坏。所以苹果是真正的技术经济,它彻底淘汰了诺基亚手机。

而多数所谓的创新仅仅是模仿,比如其他智能手机对苹果的模仿,其他电动车对特斯拉的模仿。模仿说难听点就是抄袭,只是抄的同时做了一点皮毛改进而已。模仿短期可能也很有效,能拉动经济。但长期效果有限,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很严格的条件下。

实际上,现代医学也是对传统医学的创造性破坏。极大提高了现代人健康水平和预期寿命。而仍在从事传统医学的人只是把传统医学用了一些新概念形式包装了一下,内里还是过去的那一套,不是任何进步。虽然也叫医学,和现代医学根本两码事了。它应该被彻底淘汰。但条件是社会特别是年轻人有向前看得进步意识。老是说一代更比一代强,我看不是这样。

最近看到一个视频,你一代人得最大贡献。是他们全部消失。难听但有道理。因为,你会发现,无法改变多数人的认知。

真正的技术创新是很难的,它需要改良社会。💸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