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凯恩斯经济学?学术一点,一句话:在短期,经济的好坏(均衡产量或者就业水平)是由总需求(购买)决定的,和总供给(生产)没有关系。具体地,第一它认为有效需求总是不足的,这个我刚才解释过了;第二要进行赤字财政。
什么叫赤字呢?这是个财政预算概念,就是红色的字。为什么要红色的字呢?因为在财政部的那个账本上,如果支出大于收入了,你就得借钱,借钱的这个数字是用红色的字标示出来的,所以叫赤字。凯恩斯说过政府要主动让支出大于收入,造赤字。有了赤字就得借钱,发债。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一定会造成失业的,市场经济本身是无法解释这个失业的。亚当·斯密说的看不见的手是不可能造成充分就业的。怎么办?就是不能单单依靠个人,政府要发债、借钱、买东西,政府发债、借钱、买东西,才能把市场上剩余的东西买走,危机才会解决。
但是第一个问题,钱从哪来呢?向谁借呢?凯恩斯说,很简单,就向老百姓借。因为钱我说了,生产了多少东西,那个人们手里边就有对应的货币形式有多少钱,人们有钱,只是说不花。现在政府说我要你借给我,你借不借?一定借,为什么?因为拿在手里边是没有利息的,借给政府有利息。因此政府一定能借到钱,政府不需要再另印钞票。
第二个问题,借了钱去干什么?继续生产吗?不,不能生产了,为什么?本来就卖不出去,再继续生产,就更堆积如山了,因此不要去生产。干什么去呢?两部分用处,第一个拿一部分钱去买市场剩余的东西。但是这种办法比较笨,凯恩斯说了另外的办法,什么办法呢?就是干一些没用的事。
什么叫有用的事?继续生产商品,有用,但这是表面上有用,但实际上没有用。得做一些没用的事,什么叫没用的事呢?就是当时没用,没有直接用处,但是长期看可能是有用的。什么事情?就是公共工程。
什么叫公共工程?比如现在我们建的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比如说水坝、福利设施,这样一些东西。也就是就像当时罗斯福总统搞的新政,很多人攻击罗斯福跟这个凯恩斯,说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大规模地采取这种经济行动,你这是搞社会主义。
罗斯福说,就甭管什么主义了,救命要紧。还有人说凯恩斯是苏俄叛徒,为什么?因为第一个你让政府干预经济,而且你老婆还是俄国人,乌克兰的舞蹈家,当时乌克兰还属于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所以说你是个叛徒啊。当然凯恩斯没被英国人真的打成叛徒。
搞公共工程的好处是什么呢?建这些个大工程的时候,肯定要雇人,不雇人你怎么去修水坝,怎么修这个高速,对不对?怎么修机场,对不对?怎么修铁路?你得雇大量的人。一雇人不就解决了失业问题吗?另外如果要修这么大的工程,你肯定得买商品了,得买机器了,得买投资品了,也得买消费品,你雇人就解决失业,而你雇人建工程,还可以解决什么?市场上卖不出去那个东西的问题。
因此政府借钱之后,发了赤字之后,不用去买东西,你就直接去干工程,就带动了市场上消费品的购买和投资品的购买,就可以解决面临的严峻问题。
举个例子,挖沟也行,没事就挖个沟,或者把这个马路刨开,说马路修得挺好,刨开了。刨开这个马路要不要雇人?要不要发工资?要啊,这人拿到工资,不就市场上去买东西去了吗?买东西剩下的东西不是减少了吗?剩余的东西减少了,那个原来的一部分失业工人就可以回到工作岗位,对不对?这不是解决了这个就业问题,也解决市场上商品堆积如山的问题吗?
挖沟了之后,再雇另一拨人把它填上。填上还可以增加就业,还可以增加对剩余商品的购买。然后再雇一拨人再把它刨开,还可以雇人把剩下的东西买走。欸,反复几次,挖沟填沟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虽然看起来荒唐,看起来很玩笑的、很胡闹的事儿,反倒解决了问题,为什么?因为抓住了事情的本质。很严肃地做事,但是你没有认识到事情的本质,夜解决不了问题。凯恩斯正是在认清事情本质基础上,提出了看似荒唐的方案,反倒解决了问题啊。
但是英国的行动比较慢,美国实际上在凯恩斯写《通论》之前,就已经醒悟起来了。凯恩斯看了很受鼓舞,而美国人看了凯恩斯的书之后,更坚定了这样做的这个决心,从此政府就开始强烈地干预经济生活。
这就是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就是政府干预经济生活,这么做的结果真的就把危机给解决了。就是凯恩斯对于这个大萧条的解释,以及他的政策建议,构成了一场革命,这个革命叫凯恩斯革命。
就相当于哥白尼提出了天体运行论给天文学进行了革命,然后达尔文写了《物种起源》给生物学进行了革命,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给物理学进行了革命一样,凯恩斯也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写作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从而造成了经济学的革命。
在凯恩斯之后,经济学只分为两大派。第一个就是凯恩斯学派,第二个就是反凯恩斯学派。你比如说新古典综合派,萨缪尔森他们,这就是凯恩斯主义学派。你比如像弗里德曼,像哈耶克,像奥地利学派,那就是反凯恩斯的。所以就分成了两类。所以凯恩斯主意是个标志。
那凯恩斯这个人本身,学经济学只学了一年,而且他这一辈子就在剑桥大学只是个经济学讲师,从来没有做过教授。当然他的学生辈,学生的学生做教授的太多了,而且我们所有经济学专业的任几乎都是凯恩斯的学生,所以凯恩斯是非常了不起的,是一个非常入世的经济学家,而且实际上也做了很大的贡献。
那么凯恩斯他提出了发债赤字解决问题这个理论,为什么当时,也包括今天,很多人就难以接受呢?
我们知道私人借债跟政府借债是不一样的。私人借债,比如说你借钱肯定是有限的,为什么?因为第一个你的寿命是有限的,你借了钱可能这一辈子都不能赚足够的钱去还人家。说父债子还,但是你不一定有儿子,不一定有女儿,你不一定有后代啊。所以个人借钱到一定时候就要破产了,所以个人借债一定要有限度,不能无限借债。
但是政府借债不一样。政府借债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内债。什么叫内债?就是政府向本国人民借的债。另一种就是外债。
凯恩斯更新了人们对内债的看法。什么叫内债呢?凯恩斯说,内债是左手欠右手的钱。因为你当政府发债的时候,有一部分公民买了你的债,另一部分没有买你的债。实际上就是一部分没有买债的人,欠买了债的人的钱,这是一国内部的事,相当于左口袋出的钱到了右口袋。
这个国民作为整体,甭管内债借多少,都是没有负担的。当借钱的时候,政府收上了钱之后,甭管你是买了债还是没买债的人,都可以得到政府债务支出的好处,比如政府建了这些道路桥梁。还债的时候我就向所有人收税,你借给我钱的人我会还本付息,是吧,你没有买我债的人,你得到了债的好处,同时你也交了税,都是什么?不赔不赚。它只是把这个闲置的钱利用起来了而已,因此借多少都不是问题。
现在比如中国正在讨论地方债问题,地方债要不要控制?要,为什么?比如说县里边,很多县里边就是去借了几百亿的债它就没打算还,因为它借的债可能做一些没有效益的事儿。但是还有很多地方债做了很多有效益的事儿,我觉得地方债要两面看,我个人认为是没有多大的风险的啊。
凯恩斯解释得很清楚,因为什么?债和钱是一回事,是一体两面,你的债是别人的钱,你的钱是别人的债。但是我们要利用这个债务,提高资金的这个使用效率,这个钱就可以利用起来了。在凯恩斯认为,内债是没有风险的,是可以随便借的。
还有一个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政府它跟个人不一样,人的寿命是有限的,政府正常情况下可以持续下去。而且个人如果你借钱,你只能靠自己赚钱去还别人,你要么你就去犯罪了,你去抢钱、抢银行去了,是吧,但是政府呢它可以收税来还债。另外政府可以用发新债去还旧债,那这都很方便。
所以正是在这两点上,就是政府是长远的,另外政府可以把债务延期,所以凯恩斯更新了人们对于债务的看法。
同时,凯恩斯也更新了人们对于货币的看法。原来人们认为货币多少没有什么事,因为大家都不要货币,他要的是货真价实的东西,要的是有实际福利的东西。凯恩斯认为货币不是没用的,货币多一点跟少一点,对于我们实体福利是有很大很大的影响的,债务对我们是很重要的,所以说凯恩斯认为货币是重要的。
那么凯恩斯这个思想、这个想法,《通论》这个思想,是凭空产生的吗?不是凭空产生的。凯恩斯有这个想法是因为他也受别人的影响,当然他自己独立思考。其中对他有一个影响是什么呢?就是有一本书是,18世纪一个荷兰的叫曼德维尔的大夫写的,叫《蜜蜂的寓言》。我们可以在网上搜到这本书,我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过这本书。这本书对凯恩斯就有很大影响。
《蜜蜂的寓言》就是个寓言诗。他说有两个蜜蜂王国,其中有一个王国表面上看特别繁荣,商品上的东西琳琅满目,人们穿的衣服都很讲究,王宫内的生活就更好。但是仔细到这个社会里一看,问题很大,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社会充满了虚荣,太多没有实际用处的东西,就是繁荣但是充满了这些不好的东西。
突然有一天,这个蜜蜂王国决定改变这些毛病,不要穿漂亮衣服了,不要这些无病呻吟的东西了,不要这些贵重商品了,不要这么钟鸣鼎食了,大家都回家种地去了。因为农村也没多少地,这个蜜蜂王国就迅速衰落了,被旁边的蜜蜂王国给打败了。
那这个书就说,你从小就被教导说,你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它说⼈啊都是有这种虚荣心。比如我们说这个西装上面系个领带,我们有一位教授说的,除了方便人把你勒死之外,这有什么好处呢?到了冬天,你说风一吹多冷,西装它里面灌风,你要买个羊皮大袄,一穿又暖和,那多好,对不对,但是你就宁愿意这么美丽冻人。
比如女人买的这个化妆品,奢侈品。什么叫奢侈品?就是为满足你的虚荣心,不是你生活必需的嘛,都没有很大的实用性。比如说你戴个什么百达翡丽这个表、你买个奔驰宝马,几万块钱的车也很安全,对不对,你到这个饭馆去吃饭,环境太好了,太豪华了,还有喷泉,壁画什么的,你不就是为了吃顿饭吗?你在小摊上吃也行,就是为了什么,让人瞧得起,满足虚荣。
但是这个虚荣它不好,我们就说是不好。可是曼德维尔说,如果大家都这样想,都喜欢化妆品,都喜欢戴百达翡丽,大家都喜欢开豪车,这时候你的生产就繁荣。为什么?你需要我就生产。如果女性都不好虚荣了,都不买化妆品了,都不买名牌包了,都不开奔驰宝马了,那这些东西的生产怎么办?生产就停顿了。
可是生产者并不是有钱人哪,生产奢侈品的人大部分都是穷苦人!这个女孩子这个虚荣之心,你可能养活了满大街的给你做美容的这些产业,他们都是一般的老百姓。所以说表面上你看,大家认为这不好的这些东西,非常铺张的东西,反倒是对维护社会繁荣有好处。
这个事启发了凯恩斯,凯恩斯说啊,甭管你想什么办法提高什么有效需求,让人们爱买东西,增加有效需求才能解决这个失业问题。但是你为什么爱买东西呢?你就得调动他那个虚荣之心,就让女孩去爱美,可以促进什么?就业。所以甭管想什么办法,甭管用什么理由,只要我们愿意买东西,这个社会就繁荣,这是非常必要的。
比如我们现在正在比如拉动消费,咱们得愿意买才行啊。凯恩斯就强调这一点,有效需求是愿意消费的结果。这就凯恩斯受这个曼德维尔这个《蜜蜂的寓言》的影响,他提出一个东西,叫什么?节俭悖论。
什么叫悖论呢?我们一般认为节俭是好的,节俭就是说尽量少花钱,不花没用的钱。但是问题是什么叫没用呢?就是说跟虚荣有关的东西,比如说化妆品、名牌包包、名牌跑车,买这些东西都不是节俭。但是凯恩斯说节俭可能是个人美德,但对整个社会,对他人不是美德。
所以说《蜜蜂的寓言》这个副标题是什么?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就对私人来讲可能是个恶性(德),比如说我虚荣、我奢侈、我浪费,这些东西可能这个是个恶性(德),对家庭来讲可能也是不好的,但对整个社会可能是好的,对别人是好的。
你比如说你去请人吃饭,一下就花了十万块,一掷千金。它的坏处是什么?对这个家庭来讲什么?可能是个负担。可如果这个人不缺钱,它也不是什么负担,他就喜欢一掷千金的快感,就像宋江一样啊。对这个吃饭的人有没有好处?大家吃了这么好的饭当然有好处了;对饭馆老板那当然有好处,他增加了收入,员工可以拿到红包;对政府也有好处,它可以收到税收;如果你天天这么吃,这饭馆生意就很好,就可以增加对服务员的雇佣,这挺好啊。对大家都有好处。
你发现没有,除了对这个拿钱的人个人可能有点坏处,我们为什么要指责他呢?这就凯恩斯说的,甭管想什么办法,他只要愿意去花10万块钱吃饭,这就很好的事。这就叫节俭的悖论,就是凯恩斯说的流动性偏好。
流动性偏好就是节俭,你不愿意把钱花出去,愿意把钱留在手里,这叫流动偏好。这种流动偏好就造成了市场上卖不出去的东西。所以说节俭的悖论就在于说,如果你不保留这个流动性,你愿意把它花出去,虽然你花出去可能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用的东西,在传统道德上被认为可能是有瑕疵的这种行为,可能对整个社会是有这个利益、有好处的,这就叫节俭的悖论,可能也值得大家去考虑的。
比如说,如果你一件衣服穿十年八年,大家都要这样做的话,对这个家庭来讲可能是有好处,特别是对收入低的人有好处。但是对纺织厂怎么办?对整个社会怎么办?所以如果整个社会是陷入这种东西,它可能是一种恶性循环。
相反你就愿意,比如说有些女孩子可能衣服稍微旧一点,她就扔了、就要买新的。对她个人来讲,可能大家会指责她,对家庭来讲可能也有某种负担,但是对整个社会来讲,它可以促进生产、促进就业。到最后怎么样?最后大家又有好处了,经济就更繁荣了。
实际上凯恩斯说的这一套理论,也是我们生活当中的某些常识。所以说虽然这个理论有很大的创新,是一种革命,可是它也实际上也是对我们过去的一些个传统观念的纠正,有人实际上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凯恩斯说的也是一种人之常情,这就是凯恩斯主义。
当然凯恩斯主义开始在美国,后来在英国,也⾮常有效,解决了就业、经济增⻓问题。可是后来在1970年代开始就出现了什么滞胀。什么叫滞胀?经济停滞跟通货膨胀同时发生,这个凯恩斯主义又无法解释了。为什么?因为说当经济停滞的时候,不应该通货膨胀。你经济都停滞了,大家都不愿意买东西了,不愿买东西价格就应该下来,不应该上去啊?凯恩斯(主义)不好解释。所以凯恩斯(主义)在1970年代就破产了,货币主义盛行。
什么叫货币主义盛行?就是说政府不要去干预经济,不要去用这个看得见的手去干预经济。如果经济出问题怎么办?有失业怎么办?等待市场机制自身的恢复。比如说,1980年代的美国,里根当总统的美国,以及撒切尔夫人当首相的英国,他们都实行货币主义,接近于货币主义这种政策,就是少干预这种政策啊,民营化这种政策,效果也挺好。
但是后来,比如说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融危机之后,美国政府迅速行动,而中国政府也出台了4万亿的财政刺激计划,也就搞了很多铁公机,我们也很有效。当然有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它当时也很有效啊。所以凯恩斯主义⼜开始回归了,这叫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因为凯恩斯是萧条时期成立的东西嘛,那么这萧条经济学又回归了。
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凯恩斯经济学呢?因为政府真正想行动,它就得找理由,凯恩斯经济学就给这个政府干预经济、花钱找到了一个高大上的正当的理由。当然现在的争论也很多,比如说阿根廷新当选的总统米莱,他就特别反对凯恩斯主义,他就不主张政府干预经济,他甚至连本国发货币都不想发了。
这种争论将会继续下去,但是无论怎么说,凯恩斯是进行了经济学革命的20世纪最伟大的,甚至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这本书读起来很困难,但是我们了解一点经济学,了解一下凯恩斯经济学的来龙去脉是有必要的。
那最后我要说一段凯恩斯的话,这段话在凯恩斯的这本书的最后一段话,这段话我认为最好的诠释了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的作用。
凯恩斯在《通论》的最后说,“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的思想,不论正确与否,都比一般认为的更有力量。的确,世界就是由少数思想在统治着。实干家自以为他们不受任何理论的羁绊,可他们却往往是某位已故经济学家的俘虏。目空一切的暴君,但是他们疯狂的念头不过来自几年前某个作家的涂鸦之作。我确信,同思想的潜移默化相比,既得利益的力量是被夸大了的。诚然,这不是在当前,而是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因为人在25岁或者是30岁以后很少受新思想的裹挟。所以文官、宣传鼓动家和实干家们,他们行动所赖以依据的思想往往不是最新的,但是或迟或早,不论好坏,危险的是思想,而不是既得利益。”
我对于《通论》的解读,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