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讲一下经济学四大名著中的《自由选择》。

这个书的作者是经济学大师米尔顿·弗里德曼,他是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这一生主要是在芝加哥大学工作。

他是经济学上有名的主流学派叫货币学派或者货币主义学派的领袖级人物,他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同时他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和哈耶克一样,一生都在追求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当然他没有哈耶克走得那样远。他认为政府的作用,特别是政府在货币上的作用还是很大。

你看我们这本书叫《自由选择》,它就是米尔顿·弗里德曼和他的夫人叫罗丝·弗里德曼,他们在美国电视台做的电视节目的解说词,整理了一下成了这本书。

解读经济学四大名著之《自由选择》

跟这本书的思想、逻辑、结构差不多,但是理论色彩更强的一本书叫《资本主义与自由》,那本书也是世界名著,但那本书更理论化一些,这本书更口语化一些。因此对大家来讲,就读这本书就可以了,这本书更通俗易懂。

他其他书还有比如说《美国货币史》,还有著名的《价格理论》。你看我们现在大学里,经济学的学生学的一门课叫“微观经济学”,但是芝加哥大学课表上它就叫“价格理论”。

哈耶克就把这个微观经济学叫“价格理论”,因为确实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所以说叫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货币,因此宏观经济学可以叫“货币理论”,这是凯恩斯奠定的。

芝加哥大学因为弗里德曼,在那里吸引了一大批自由经济学家投奔前往,它成了经济自由主义的大本营,或是换句话说是淡水学派的大本营。

淡水学派就是反凯恩斯主义,咸水学派就是凯恩斯主义。他们一般所在的这个大学都在东西海岸,你像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它们都在海边,叫咸水学派;芝加哥大学在五大湖地区,湖水是淡的嘛,所以叫淡水学派,它的领袖就是弗里德曼,当然也包括哈耶克。

这书最早的译本是几个人合译,朱泱先⽣校的。朱泱先生就是那种英语、经济学都很好的人,这种人不多了。那现在我们看到这个译本是新译的,是机工出版社华章出版的,这个书翻译得也有人说很糟糕。还是我那句话,看看就可以,那大致意思就是应该不会错。

这本书因为是一个电视片的一个解说词,所以它的内容就是说看起来有点散,它讲了这么一些问题,教育、社会福利、通货膨胀、保护消费者、保护工人、市场的力量、管制的专横、危机的解析。它的题目看起来比较乱,当然它的核心就一个,就是自由选择。

这个书我们的解读是最轻松的,为什么?可以按照它这个顺序来。这个书的这个引言部分呢,它说一个事儿,说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大家知道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原住民就是这个印第安人了。就是千百万人冒着生命危险来到美国,不是因为美国到处金砖铺地,而是因为美国给你提供机会。只要靠你个人奋斗,我们这是个自由竞争的一个经济体,你是可以成功的,可以让你家人幸福的,也就是我们说的所谓的“美国梦”。

那美国梦是什么意思呢?美国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什么呢?他说因为两个思想。思想很重要,就像哈耶克说的,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避免的,能使它不可避免的是思想。美国能有今天,吸引这么多人,主要是因为两套思想。第一套,弗里德曼说体现在《国富论》里边。

《国富论》说什么呢?说是这个自由竞争的市场能够达到最好的这个结果,虽然每个人看起来在看不见的手的引领下追求自己的利益,但它的结果对社会是最好的。而且,政府是不用干涉的,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结果。

第二套思想体现在《独立宣言》里边。《独立宣言》不是说吗,我们认为下列真理是不言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这就是生命权、自由权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总的来讲,这两套思想加起来的意思是什么?就是人们有自由选择权,就是你到了美国这个地方来,你是有自由选择权的,这就是我们书的题目,就叫《自由选择》。

弗里德曼这个人雄辩滔滔,是我见过的逻辑最厉害、口才最好的经济学家。那么他第一个问题就解释说市场的力量是什么,你不都说市场吗?那你给我说说市场。

弗里德曼把这个事情解释得最清楚,市场是一种什么力量呢?市场是一种自发的力量,不是一种强制的力量。自发的力量是什么呢?就是个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为了让自己变好所采取的那个行动,是一种自发的力量,不需要别人去指导,它就能造出一种非常令人惊异的结果。

那他举了一个例子,什么例子呢?就是制作铅笔的例子。有一个人叫伦纳德·里德,伦纳德·里德写了一篇文章叫I, Pencil——《我,一支铅笔》,弗里德曼特别喜欢这个文章,他把这个文章就写进了这本书。

这个文章一开头就说,我是一支铅笔,人人都见过的,大家都会用这个铅笔。但是它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知道我是怎么造出来的,因为造我太复杂了,你信不信?

它说比如说,你要在美国如果你想造一支铅笔,铅笔这外边是什么?木头,你就得砍俄勒冈州的松木。你要砍俄勒冈的松木,工人从哪来?工人怎么去砍木头?就得用锯子吧,为了生产锯子,你就得有生产锯子的机器,你可能就得开采矿山,对不对?把这个运出来就得有运输工具吧,把它们运到这个木材加工厂,就得有木材加工的工具,还要弄一些凹槽上面,这都得有这些工艺、一些技术吧。工人伐木的时候,可能捆这个木头得用绳子,你得有人去生产绳子。

还有铅笔中间是什么呢?是石墨。石墨产自哪呢?石墨产自斯里兰卡,斯里兰卡离美国很远。还有上边叫橡皮擦这个东西,能把这个写的印记擦掉的,起作用的不是这个你看得见的这个橡胶,而是这里边的一种芳香烃类化合物叫硫化油胶。硫化油胶(是⽤硫氯化物和)产⾃印度尼⻄亚(的菜籽油通过化学反应制成的),印度尼西亚离美国也挺远。上面这包着白色的这个铁片,或者锡片或者铜片,如果是铜的话产自南美……

为了生产这个铅笔,它需要分布在世界各地各个角落的千百万人,这些人互不认识,甚至互相敌对、宗教冲突,但是如果想生产它们就需要这些人合作,请问,是什么让他们千百万不相认识的人合作的?这是一种大合作、大协调。请问全世界有一个铅笔生产计划委员会没有?没有。

就像赵丹说的,楚国也没有一个部门指导屈原写《离骚》,没有人去指导人们怎么样做这个事,人们是怎么样自觉地协调的呢?市场机制,具体说就是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是怎么起作用呢?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传递信息。

比如说这个小学老师说,一上学就跟你说你赶快去买铅笔,你只有用铅笔才能保证你做错的情况下,你把它擦掉重改,其他的都不行,不方便。

其实老师也不知道铅笔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学生也不知道什么是铅笔,就跑到商场问,我要买铅笔。商场的人也不知道什么叫铅笔,他就向供应商问我要铅笔。供应商也不知道,继续向上反映,一直传递,为什么?因为有人愿意出很高的价格,买这个叫铅笔的东西。

最后一定传递到那些个伐木工人头脑里去。这伐木工人正没事闲着在家挠墙、正在睡懒觉呢,突然包工头说赶紧起来去伐木头去。包工头不知道为什么伐木头,工人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有活干了,他们只知道有人出更高的价格买这个木头,他们伐木头可以赚钱了,他就去伐木去了,这就是价格在传递信息。

注意,价格传递信息的奇妙之处是它非常经济,就像哈耶克说的,它非常简单。那你说我就不知道这个信息,你不知道是因为你不是局中人,局中人肯定就要注意到这个信息,就像你炒股票的人会看股票的信息一样,关心的人都会注意到这个信息。所以这个信息非常简单,传递非常快。

其实这些人不知道要生产什么东西,甚至都没听说过铅笔是什么,但是因为价格信息的作用,他们就自动地行动起来了,这就叫提供信息。

第二他说叫什么?提供激励。为什么?你因为出了更高的价格,我干这个事能赚钱,因此我就会积极干,这就叫提供激励。就好像是汽油涨钱,汽油涨钱之后怎么办呢?有些个人就得积极地开发节油技术,激励人们去找更便宜的加油站,加油站降低价格,这就是提供激励。

提供信息跟提供激励是同时进行的啊,大家就会去开采这个实木,去制作硫化油胶,去积极地来进行这种协作,是看不见的,就像亚当·斯密说的“看不见的手”。

同时还决定收入分配。如果它提供信息、提供激励,但是不能使人们的利益增加,不能改变人们的收入分配,那它也没有用啊。所以提供激励跟改变收入分配是同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因为你如果要干这个事,去伐木,去制作硫化油胶,去开采石墨,你的收入就可以增加了。

因此,这就是价格机制这个东西的奇妙之处,它通过这三个方面来协调千百万人、不认识的人之间的劳动。

弗里德曼有三次访问中国,第一次大概是1980年。1980年访问中国的时候,当时中国刚刚开始改革,他跟人们进行座谈。中国当时有个部叫物资部,物资部的一个副部长说,就问这个弗里德曼,他说每天有成千上万种东西进出美国,美国商场里的东西听说琳琅满目,他说,请问在美国是哪个部负责这些商品的这个流通这些事情?哪个部是属于物资部的,有物资部的职能呢?

弗里德曼吓了一跳,他说美国没有这样的部门,美国是个市场经济,它就是价格机制来引导这个东西就行了。所以价格机制协调了不认识的人们之间的这种行为,这就是叫市场的力量在这里。

他还举了个例子,他说比如说语言,我们知道如果没有语言的话,人类也是无法行动的,很多事情也就不存在了,对吧。请问语言的产生是因为语言委员会吗?虽然后来我们有这个语言、词典编写委员会,但是他们不是造词的,他们是把已有的词怎么样?规范一下。

我们说仓颉造字那是传说,实际上字是怎么出来的?词是怎么出来?人类的语言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就是因为我们开始有个人说,欸,这个东西叫铅笔,大家觉得叫铅笔挺好,挺形象、挺合适,这就给传递开去。所以说它是一种人的个体的自发的这种行为,然后大家觉得合理,就不断地扩展的结果,语言是这样形成的。

就像红绿灯,大家为什么能够形成一种共识?就是因为大家觉得这个事都挺好,都是有利的、是多赢的,大家就会遵守红绿灯这个规定,对吧。所以说语言的发展没有一个计划,不是计划制定出来的,都是个人行为的扩展,就和生产铅笔是一样的。

因此那个伦纳德·里德就说,没有人知道我是怎么生产出来的,也没有人指挥这个东西,但这个事儿就成了。怎么成的?就是个人的自发的这种行为,就每一次交易都是双赢或者是多赢的,因此造成市场的不断地扩展,这就是为什么价格机制如此厉害的原因。

这就是他这本书第一章的内容,叫市场的力量。然后在下一章他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管制的专横”。但是他说很可惜,20世纪以来,美国的各种管制就多起来了,其中一个是对于国际贸易的管制。

比如美国征很高的关税,为什么征很高的关税?就是把外国产品阻挡在国门之外。为什么很多国家原来都是纷纷征高关税呢?这就是贸易保护主义者嘛,都有他的理由,第一个理由就是说可以保护本国的就业,不让外国产品进来,我们自己生产,这不就可以增加就业吗?

弗里德曼说不能,为什么?因为如果你样样都生产。但是你不见得样样有优势。你不能什么都生产,你为什么不能什么都生产呢?就是你只有干比较优势的事,放弃没有比较优势的事,那你这个产业才能做大,你做大之后你的就业才会增加。而如果你样样都干,你的就业不见得增加,反而可能是减少。

而且更要命的是,他说由于实行这个管制,高关税阻止外国产品进来,有些个比较优势你发挥不了,有些个产业就没有出现,本来它是应该出现的。

你比如说吧,说得简单点,如果美国样样都不进口、都自己干,比如说它也生产牛仔裤,生产洗衣机 ,生产电视机,生产笔记本电脑,生产很多桌子、椅子、玩具,都生产这些东西,如果它劳动力都干这个去了,请问谁生产马斯克那个东西?谁生产微软?谁做Facebook?对不对,谁做这个人工智能?就没有了。

实际上正是因为美国放弃了它没有比较优势的牛仔裤、洗衣机、电视机,美国估计还会将来放弃汽车,现在已经放弃了大部分,它才腾出手来把它的资源运用到它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上去。请问美国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什么?就是跟创作力有关的活动,以及跟金融有关的活动,这是它拿手的。

美国做别的不拿手,比如说美国如果生产汽车,新能源汽车它不如中国,所以苹果就放弃了嘛,因为它没有比较优势。它应该专注于它拿手的东西啊,美国生产大部分制造性产品都没有中国有比较优势。但是正是因为美国放弃了它没有比较优势的,果断放弃,它才能够集中它最优质的资源,去做它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这个产业才会扩大。

你比如说苹果这个产业遍布全世界了,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当然也解决了美国人的很多就业,对不对,增加了美国人的收入。也就是说,你增加不了就业,反倒会减少就业,你这个贸易保护。

第二个他说为了国家安全。因为什么都是买外国的,如果他制裁我们怎么办?战争的风险或者其他风险有没有?有啊,风险无处不在。他说只要有适当的战略储备就行了,你不能为了一个这种风险你就很多事情你就放弃,或者说你什么都干,你就要把人家阻挡在国外,他说这个是有问题的啊,当然这个我们就不展开。

那么这种高关税本身,不单是没有增加就业,反倒是造成了更多失业。为什么?因为他说当你用高关税保护所谓的一国产业的时候,你保护的是谁呢?你保护的是那个已有的一些传统产业的人。

你比如说中国要用高关税保护汽车产业,过去我们是这样做的,像奔驰车200%以上的关税、250%的关税,你保护的是汽车制造业这些工人,但是你不利于十几亿消费者,实际上你这个政策是为少数人制定的政策。而且中国的汽车业没发展起来,其他产业其实也没发展起来。中国的汽车产业之所以大发展,是因为我们加入了WTO,放弃了高关税、降低了关税,国际合作、引进技术、广泛交流的结果。

所以说,实际上只有开放,只有降低关税,只有自由的国际贸易或者市场经济,才会造成更多的人就业。

那有人说如果外国倾销怎么办?我们本来生产这东西没多厉害,然后呢我们再一放开国门,没有关税了,外国产品蜂拥而至,他们到时候倾销怎么办?

什么叫倾销?这是国际贸易当中讨论很久的问题啊,就是外国人以低于成本价在我们这个国家销售产品,这叫倾销。

倾销是个什么东西呢?弗里德曼说,倾销是个无聊的笑话,为什么?因为如果有人倾销,你很容易打败他,怎么办呢?你就买就行了。他以低于成本价销售,他卖得越多就亏得越多,他生产你就全买过来,他到一定时候他就不敢再倾销了,为什么?他赔本赚吆喝,肯定不会长久嘛,那时候怎么样?那时候你就用已经积累起来那个商品,当它价格正常的时候你用较低的价格一冲击它,它就完蛋了。

所以说任何人,如果不是营销的目的,是没有什么倾销的,所以这是不用担心的。

还有人认为说,外国人到我们这里卖东西,它会阻止我们一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我们这高科技产业被它一下就打死了,就成长不起来。

这也不是这样,弗里德曼说什么叫高科技是很难定义的,有些我们认为低科技的东西可能也是高科技,很多都是高科技东西我们也不一定搞。

你比如说,你原来可能有的认为3G就是个高科技,可是后来美国跨过了3G它直接搞了4G,这证明你这个3G不见得是高科技。

还有的说我们要保护幼稚产业,因为有些产业开始比较幼稚,不能受外国冲击,要保护起来。比如中国的汽车产业原来被认为是个幼稚产业,就这么十几年历史,应该保护嘛。

其实他说,所有的产业开始都是幼稚的。如果它有前途,你就不用保护,如果它没有前途,你的保护就是错误的。产业的开始都要投资、都要赔钱,赔钱就是一种投资,所以说就不用担心。所以说,任何时候保护幼稚产业的理论他说也不成立。

而且他说,自由贸易的精髓是单边自由贸易。就是甭管对方愿不愿意跟你自由贸易,愿不愿意让你的产品毫无障碍地进入他国,你应该放他的产品进来,这就叫单边自由贸易。就像你拳击运动员,有个人他把自己的鼻子打破了,你不见得也把自己的鼻子打破了吧。

比如我们说一个中国的例子吧。中国原来我们就是解决这个吃饭问题用了几十年,后来我们怎么解决呢?一个就是我们承包制,另外一个,我们进口了一些粮食。比如说大豆,我们每年从美国原来进口9,000万吨到1亿吨大豆,当然我们也进口了化肥、化肥的生产线,所以跟国际贸易也是有密切关系的啊。

你想想,如果你一个村,你敢不敢完全封闭起来?你是不敢的,因为村里的资源太少了,对不对?国家也一样,所以说自由贸易应该是个基本的国策。

你看像现在我们中国,在贸易保护主义这个风潮风起云涌的时候,中国还在坚持自由贸易的政策,对吧,这是完全正确的。自由贸易的精髓就是单边的自由贸易,这是一个内容。

下一个内容是关于危机的解析。弗里德曼说,1929年到1933年的大危机是怎么形成的呢?当然凯恩斯有一套解释,弗里德曼他从货币的角度来讲,他说是由美联储造成的。

美联储大概成立于1913年,经济危机的时候美联储已经在正常运作了。危机缺的是什么?是流动性,也就是市场中缺钱,大家不是不想买东西,可能是缺钱,他是这样认为,凯恩斯认为是大家有钱不愿意买东西,总的来讲还是有缺钱的一方面。

比如企业可能缺钱,对吧,它自己东西卖不出去,因此它买不了别人的东西,这时候就需要货币,需要流动性。但是美联储把这个货币的大门牢牢地给掐死了,它迟迟不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使得危机迁延日久,太漫长了。如果美联储早点采取行动,多多地向市场放货币,危机就不会持续那么久,他说危机主要是美联储政策带来的。

我想强调一下,有些事情不做,不是因为它们错误没用。相反,是因为正确而且有效。

但是后来的情况又不一样,你比如说2008年这个情况,可能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太宽松造成的。按他的研究结论,美联储就没干过什么正确的事,大危机是美联储或是美国政府造成的,他说不是市场造成的,市场没有问题,这是他给市场翻案的一个说法,也是他对大危机的解释。💸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