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四大名著解读之《自由选择》

现在我讲一下经济学四大名著中的《自由选择》。

这个书的作者是经济学大师米尔顿·弗里德曼,他是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这一生主要是在芝加哥大学工作。

他是经济学上有名的主流学派叫货币学派或者货币主义学派的领袖级人物,他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同时他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和哈耶克一样,一生都在追求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当然他没有哈耶克走得那样远。他认为政府的作用,特别是政府在货币上的作用还是很大。

你看我们这本书叫《自由选择》,它就是米尔顿·弗里德曼和他的夫人叫罗丝·弗里德曼,他们在美国电视台做的电视节目的解说词,整理了一下成了这本书。

跟这本书的思想、逻辑、结构差不多,但是理论色彩更强的一本书叫《资本主义与自由》,那本书也是世界名著,但那本书更理论化一些,这本书更口语化一些。因此对大家来讲,就读这本书就可以了,这本书更通俗易懂。

他其他书还有比如说《美国货币史》,还有著名的《价格理论》。你看我们现在大学里,经济学的学生学的一门课叫“微观经济学”,但是芝加哥大学课表上它就叫“价格理论”。

哈耶克就把这个微观经济学叫“价格理论”,因为确实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所以说叫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货币,因此宏观经济学可以叫“货币理论”,这是凯恩斯奠定的。

芝加哥大学因为弗里德曼,在那里吸引了一大批自由经济学家投奔前往,它成了经济自由主义的大本营,或是换句话说是淡水学派的大本营。

淡水学派就是反凯恩斯主义,咸水学派就是凯恩斯主义。他们一般所在的这个大学都在东西海岸,你像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它们都在海边,叫咸水学派;芝加哥大学在五大湖地区,湖水是淡的嘛,所以叫淡水学派,它的领袖就是弗里德曼,当然也包括哈耶克。

这书最早的译本是几个人合译,朱泱先⽣校的。朱泱先生就是那种英语、经济学都很好的人,这种人不多了。那现在我们看到这个译本是新译的,是机工出版社华章出版的,这个书翻译得也有人说很糟糕。还是我那句话,看看就可以,那大致意思就是应该不会错。

这本书因为是一个电视片的一个解说词,所以它的内容就是说看起来有点散,它讲了这么一些问题,教育、社会福利、通货膨胀、保护消费者、保护工人、市场的力量、管制的专横、危机的解析。它的题目看起来比较乱,当然它的核心就一个,就是自由选择。

这个书我们的解读是最轻松的,为什么?可以按照它这个顺序来。这个书的这个引言部分呢,它说一个事儿,说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大家知道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原住民就是这个印第安人了。就是千百万人冒着生命危险来到美国,不是因为美国到处金砖铺地,而是因为美国给你提供机会。只要靠你个人奋斗,我们这是个自由竞争的一个经济体,你是可以成功的,可以让你家人幸福的,也就是我们说的所谓的“美国梦”。

那美国梦是什么意思呢?美国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什么呢?他说因为两个思想。思想很重要,就像哈耶克说的,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避免的,能使它不可避免的是思想。美国能有今天,吸引这么多人,主要是因为两套思想。第一套,弗里德曼说体现在《国富论》里边。

《国富论》说什么呢?说是这个自由竞争的市场能够达到最好的这个结果,虽然每个人看起来在看不见的手的引领下追求自己的利益,但它的结果对社会是最好的。而且,政府是不用干涉的,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结果。

第二套思想体现在《独立宣言》里边。《独立宣言》不是说吗,我们认为下列真理是不言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这就是生命权、自由权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总的来讲,这两套思想加起来的意思是什么?就是人们有自由选择权,就是你到了美国这个地方来,你是有自由选择权的,这就是我们书的题目,就叫《自由选择》。

弗里德曼这个人雄辩滔滔,是我见过的逻辑最厉害、口才最好的经济学家。那么他第一个问题就解释说市场的力量是什么,你不都说市场吗?那你给我说说市场。

弗里德曼把这个事情解释得最清楚,市场是一种什么力量呢?市场是一种自发的力量,不是一种强制的力量。自发的力量是什么呢?就是个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为了让自己变好所采取的那个行动,是一种自发的力量,不需要别人去指导,它就能造出一种非常令人惊异的结果。

那他举了一个例子,什么例子呢?就是制作铅笔的例子。有一个人叫伦纳德·里德,伦纳德·里德写了一篇文章叫I, Pencil——《我,一支铅笔》,弗里德曼特别喜欢这个文章,他把这个文章就写进了这本书。

这个文章一开头就说,我是一支铅笔,人人都见过的,大家都会用这个铅笔。但是它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知道我是怎么造出来的,因为造我太复杂了,你信不信?

它说比如说,你要在美国如果你想造一支铅笔,铅笔这外边是什么?木头,你就得砍俄勒冈州的松木。你要砍俄勒冈的松木,工人从哪来?工人怎么去砍木头?就得用锯子吧,为了生产锯子,你就得有生产锯子的机器,你可能就得开采矿山,对不对?把这个运出来就得有运输工具吧,把它们运到这个木材加工厂,就得有木材加工的工具,还要弄一些凹槽上面,这都得有这些工艺、一些技术吧。工人伐木的时候,可能捆这个木头得用绳子,你得有人去生产绳子。

还有铅笔中间是什么呢?是石墨。石墨产自哪呢?石墨产自斯里兰卡,斯里兰卡离美国很远。还有上边叫橡皮擦这个东西,能把这个写的印记擦掉的,起作用的不是这个你看得见的这个橡胶,而是这里边的一种芳香烃类化合物叫硫化油胶。硫化油胶(是⽤硫氯化物和)产⾃印度尼⻄亚(的菜籽油通过化学反应制成的),印度尼西亚离美国也挺远。上面这包着白色的这个铁片,或者锡片或者铜片,如果是铜的话产自南美……

为了生产这个铅笔,它需要分布在世界各地各个角落的千百万人,这些人互不认识,甚至互相敌对、宗教冲突,但是如果想生产它们就需要这些人合作,请问,是什么让他们千百万不相认识的人合作的?这是一种大合作、大协调。请问全世界有一个铅笔生产计划委员会没有?没有。

就像赵丹说的,楚国也没有一个部门指导屈原写《离骚》,没有人去指导人们怎么样做这个事,人们是怎么样自觉地协调的呢?市场机制,具体说就是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是怎么起作用呢?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传递信息。

比如说这个小学老师说,一上学就跟你说你赶快去买铅笔,你只有用铅笔才能保证你做错的情况下,你把它擦掉重改,其他的都不行,不方便。

其实老师也不知道铅笔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学生也不知道什么是铅笔,就跑到商场问,我要买铅笔。商场的人也不知道什么叫铅笔,他就向供应商问我要铅笔。供应商也不知道,继续向上反映,一直传递,为什么?因为有人愿意出很高的价格,买这个叫铅笔的东西。

最后一定传递到那些个伐木工人头脑里去。这伐木工人正没事闲着在家挠墙、正在睡懒觉呢,突然包工头说赶紧起来去伐木头去。包工头不知道为什么伐木头,工人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有活干了,他们只知道有人出更高的价格买这个木头,他们伐木头可以赚钱了,他就去伐木去了,这就是价格在传递信息。

注意,价格传递信息的奇妙之处是它非常经济,就像哈耶克说的,它非常简单。那你说我就不知道这个信息,你不知道是因为你不是局中人,局中人肯定就要注意到这个信息,就像你炒股票的人会看股票的信息一样,关心的人都会注意到这个信息。所以这个信息非常简单,传递非常快。

其实这些人不知道要生产什么东西,甚至都没听说过铅笔是什么,但是因为价格信息的作用,他们就自动地行动起来了,这就叫提供信息。

第二他说叫什么?提供激励。为什么?你因为出了更高的价格,我干这个事能赚钱,因此我就会积极干,这就叫提供激励。就好像是汽油涨钱,汽油涨钱之后怎么办呢?有些个人就得积极地开发节油技术,激励人们去找更便宜的加油站,加油站降低价格,这就是提供激励。

提供信息跟提供激励是同时进行的啊,大家就会去开采这个实木,去制作硫化油胶,去积极地来进行这种协作,是看不见的,就像亚当·斯密说的“看不见的手”。

同时还决定收入分配。如果它提供信息、提供激励,但是不能使人们的利益增加,不能改变人们的收入分配,那它也没有用啊。所以提供激励跟改变收入分配是同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因为你如果要干这个事,去伐木,去制作硫化油胶,去开采石墨,你的收入就可以增加了。

因此,这就是价格机制这个东西的奇妙之处,它通过这三个方面来协调千百万人、不认识的人之间的劳动。

弗里德曼有三次访问中国,第一次大概是1980年。1980年访问中国的时候,当时中国刚刚开始改革,他跟人们进行座谈。中国当时有个部叫物资部,物资部的一个副部长说,就问这个弗里德曼,他说每天有成千上万种东西进出美国,美国商场里的东西听说琳琅满目,他说,请问在美国是哪个部负责这些商品的这个流通这些事情?哪个部是属于物资部的,有物资部的职能呢?

弗里德曼吓了一跳,他说美国没有这样的部门,美国是个市场经济,它就是价格机制来引导这个东西就行了。所以价格机制协调了不认识的人们之间的这种行为,这就是叫市场的力量在这里。

他还举了个例子,他说比如说语言,我们知道如果没有语言的话,人类也是无法行动的,很多事情也就不存在了,对吧。请问语言的产生是因为语言委员会吗?虽然后来我们有这个语言、词典编写委员会,但是他们不是造词的,他们是把已有的词怎么样?规范一下。

我们说仓颉造字那是传说,实际上字是怎么出来的?词是怎么出来?人类的语言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就是因为我们开始有个人说,欸,这个东西叫铅笔,大家觉得叫铅笔挺好,挺形象、挺合适,这就给传递开去。所以说它是一种人的个体的自发的这种行为,然后大家觉得合理,就不断地扩展的结果,语言是这样形成的。

就像红绿灯,大家为什么能够形成一种共识?就是因为大家觉得这个事都挺好,都是有利的、是多赢的,大家就会遵守红绿灯这个规定,对吧。所以说语言的发展没有一个计划,不是计划制定出来的,都是个人行为的扩展,就和生产铅笔是一样的。

因此那个伦纳德·里德就说,没有人知道我是怎么生产出来的,也没有人指挥这个东西,但这个事儿就成了。怎么成的?就是个人的自发的这种行为,就每一次交易都是双赢或者是多赢的,因此造成市场的不断地扩展,这就是为什么价格机制如此厉害的原因。

这就是他这本书第一章的内容,叫市场的力量。然后在下一章他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管制的专横”。但是他说很可惜,20世纪以来,美国的各种管制就多起来了,其中一个是对于国际贸易的管制。

比如美国征很高的关税,为什么征很高的关税?就是把外国产品阻挡在国门之外。为什么很多国家原来都是纷纷征高关税呢?这就是贸易保护主义者嘛,都有他的理由,第一个理由就是说可以保护本国的就业,不让外国产品进来,我们自己生产,这不就可以增加就业吗?

弗里德曼说不能,为什么?因为如果你样样都生产。但是你不见得样样有优势。你不能什么都生产,你为什么不能什么都生产呢?就是你只有干比较优势的事,放弃没有比较优势的事,那你这个产业才能做大,你做大之后你的就业才会增加。而如果你样样都干,你的就业不见得增加,反而可能是减少。

而且更要命的是,他说由于实行这个管制,高关税阻止外国产品进来,有些个比较优势你发挥不了,有些个产业就没有出现,本来它是应该出现的。

你比如说吧,说得简单点,如果美国样样都不进口、都自己干,比如说它也生产牛仔裤,生产洗衣机 ,生产电视机,生产笔记本电脑,生产很多桌子、椅子、玩具,都生产这些东西,如果它劳动力都干这个去了,请问谁生产马斯克那个东西?谁生产微软?谁做Facebook?对不对,谁做这个人工智能?就没有了。

实际上正是因为美国放弃了它没有比较优势的牛仔裤、洗衣机、电视机,美国估计还会将来放弃汽车,现在已经放弃了大部分,它才腾出手来把它的资源运用到它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上去。请问美国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什么?就是跟创作力有关的活动,以及跟金融有关的活动,这是它拿手的。

美国做别的不拿手,比如说美国如果生产汽车,新能源汽车它不如中国,所以苹果就放弃了嘛,因为它没有比较优势。它应该专注于它拿手的东西啊,美国生产大部分制造性产品都没有中国有比较优势。但是正是因为美国放弃了它没有比较优势的,果断放弃,它才能够集中它最优质的资源,去做它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这个产业才会扩大。

你比如说苹果这个产业遍布全世界了,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当然也解决了美国人的很多就业,对不对,增加了美国人的收入。也就是说,你增加不了就业,反倒会减少就业,你这个贸易保护。

第二个他说为了国家安全。因为什么都是买外国的,如果他制裁我们怎么办?战争的风险或者其他风险有没有?有啊,风险无处不在。他说只要有适当的战略储备就行了,你不能为了一个这种风险你就很多事情你就放弃,或者说你什么都干,你就要把人家阻挡在国外,他说这个是有问题的啊,当然这个我们就不展开。

那么这种高关税本身,不单是没有增加就业,反倒是造成了更多失业。为什么?因为他说当你用高关税保护所谓的一国产业的时候,你保护的是谁呢?你保护的是那个已有的一些传统产业的人。

你比如说中国要用高关税保护汽车产业,过去我们是这样做的,像奔驰车200%以上的关税、250%的关税,你保护的是汽车制造业这些工人,但是你不利于十几亿消费者,实际上你这个政策是为少数人制定的政策。而且中国的汽车业没发展起来,其他产业其实也没发展起来。中国的汽车产业之所以大发展,是因为我们加入了WTO,放弃了高关税、降低了关税,国际合作、引进技术、广泛交流的结果。

所以说,实际上只有开放,只有降低关税,只有自由的国际贸易或者市场经济,才会造成更多的人就业。

那有人说如果外国倾销怎么办?我们本来生产这东西没多厉害,然后呢我们再一放开国门,没有关税了,外国产品蜂拥而至,他们到时候倾销怎么办?

什么叫倾销?这是国际贸易当中讨论很久的问题啊,就是外国人以低于成本价在我们这个国家销售产品,这叫倾销。

倾销是个什么东西呢?弗里德曼说,倾销是个无聊的笑话,为什么?因为如果有人倾销,你很容易打败他,怎么办呢?你就买就行了。他以低于成本价销售,他卖得越多就亏得越多,他生产你就全买过来,他到一定时候他就不敢再倾销了,为什么?他赔本赚吆喝,肯定不会长久嘛,那时候怎么样?那时候你就用已经积累起来那个商品,当它价格正常的时候你用较低的价格一冲击它,它就完蛋了。

所以说任何人,如果不是营销的目的,是没有什么倾销的,所以这是不用担心的。

还有人认为说,外国人到我们这里卖东西,它会阻止我们一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我们这高科技产业被它一下就打死了,就成长不起来。

这也不是这样,弗里德曼说什么叫高科技是很难定义的,有些我们认为低科技的东西可能也是高科技,很多都是高科技东西我们也不一定搞。

你比如说,你原来可能有的认为3G就是个高科技,可是后来美国跨过了3G它直接搞了4G,这证明你这个3G不见得是高科技。

还有的说我们要保护幼稚产业,因为有些产业开始比较幼稚,不能受外国冲击,要保护起来。比如中国的汽车产业原来被认为是个幼稚产业,就这么十几年历史,应该保护嘛。

其实他说,所有的产业开始都是幼稚的。如果它有前途,你就不用保护,如果它没有前途,你的保护就是错误的。产业的开始都要投资、都要赔钱,赔钱就是一种投资,所以说就不用担心。所以说,任何时候保护幼稚产业的理论他说也不成立。

而且他说,自由贸易的精髓是单边自由贸易。就是甭管对方愿不愿意跟你自由贸易,愿不愿意让你的产品毫无障碍地进入他国,你应该放他的产品进来,这就叫单边自由贸易。就像你拳击运动员,有个人他把自己的鼻子打破了,你不见得也把自己的鼻子打破了吧。

比如我们说一个中国的例子吧。中国原来我们就是解决这个吃饭问题用了几十年,后来我们怎么解决呢?一个就是我们承包制,另外一个,我们进口了一些粮食。比如说大豆,我们每年从美国原来进口9,000万吨到1亿吨大豆,当然我们也进口了化肥、化肥的生产线,所以跟国际贸易也是有密切关系的啊。

你想想,如果你一个村,你敢不敢完全封闭起来?你是不敢的,因为村里的资源太少了,对不对?国家也一样,所以说自由贸易应该是个基本的国策。

你看像现在我们中国,在贸易保护主义这个风潮风起云涌的时候,中国还在坚持自由贸易的政策,对吧,这是完全正确的。自由贸易的精髓就是单边的自由贸易,这是一个内容。

下一个内容是关于危机的解析。弗里德曼说,1929年到1933年的大危机是怎么形成的呢?当然凯恩斯有套解释,那么他从货币的角度来讲,他说是由美联储造成的。

美联储大概成立于1913年,经济危机的时候美联储已经在正常运作了。危机缺的是什么?缺的是流动性,也就是市场中缺钱,大家不是不想买东西,可能是缺钱,他是这样认为,凯恩斯认为是大家有钱不愿意买东西,总的来讲还是有缺钱的一方面。

比如企业可能缺钱,对吧,它自己东西卖不出去,因此它买不了别人的东西,这时候就需要货币,需要流动性。但是美联储把这个货币的大门牢牢地给掐死了,它迟迟不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因此使得危机迁延日久,太漫长了。如果美联储早点采取行动,多多地向市场放货币,危机就不会持续那么久,他说危机主要是美联储政策带来的。

但是后来的情况又不一样,你比如说2008年这个情况,可能是美联储怎么样?货币政策太宽松造成的。按他看法,美联储就没干过什么正确的事,大危机是美联储或是美国政府造成的,他说不是市场造成的,市场没有问题,这是他给市场一个翻案的一个说法,这是他对大危机的解释。

那下一个内容他讲的是什么呢?他讲的是平等的问题,美国这个社会就是经常讨论平等问题。

那什么叫平等呢?平等的第一个含义就是人家《独立宣言》里说的,人们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也就是所谓的生而平等,那这种平等是一种政治观念上的平等。但是经济学家通常理解的平等,是机会平等。

什么叫机会平等呢?就是说我能不能得到这个职位,我能不能干这个事儿,是取决于我有没有这个能力,我是不是最适合干这个事的人,而不是我的出身,不是我的血统,不是我的民族,甚至不是我的国籍,这就叫机会平等。

当然不可能是完全平等的,比如说有人就是一下继承了很多的财产,那你说跟一个没有继承财产的人他就没有平等可言。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不平等的,一出生的时候人们就是不平等的,但是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坚持什么?机会平等的原则。

比如他说,以物质财富或者以金钱衡量成功,要比以地位、要比以血统、要比以民族、要比以出身衡量成功、衡量英雄要好得多,对这个社会正面激励得多。

比如说在美国,大家认为马斯克,包括巴菲特,包括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他们都是英雄。为什么?他们主要是一种什么英雄呢?赚钱的英雄,创造财富的英雄。按这种东西衡量成功,要比靠出身,因为他们的出身都是普通老百姓,比靠出身重要得多,要公平得多,要好得多。所以他说,机会平等的社会是一种鼓励人们向上的社会。

还有一种概念叫结果平等,结果平等就是我们通常愿意说的公平,结果平等就叫公平。他说结果平等是比较糟糕的,就相当于跑步,每个人其实跑得不一样,你跟世界冠军跑步要求同时到达终点,这就是结果平等,这样的话人们的积极性也会丧失殆尽。

但是他反过来说,不平等也是一种平等。咱们说个例子,比如说王菲唱歌就唱得很好,这是不平等的,为什么?因为王菲这个嗓子比我们要好多了,王菲这个嗓子跟别人的嗓子就是不平等的。但是正是因为王菲的嗓子比我们都好,她唱的歌非常地美妙,因此她就给大家提供了美妙的歌声。如果你不允许这种不平等,让所有的嗓子都一样,请问你怎么样去享受这种美妙的歌声呢?你说这是不是一种回馈社会?就是这个不平等啊,实际上让有天赋的人回馈了社会。

就像我们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你发现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的捐献都是这些有钱人进行的。比如说比尔·盖茨就成立了基金会,致力于消除疟疾,还有预防和治疗艾滋病,这个基金会基金会是他和他前夫人共同出资设立的。比如说中国排名第一的北京协和医院,那就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创立的。美国的好多大学都是私人财团个人捐助的。

那些大学、那些医院是提供人类最高的福利的机构了,对吧,如果没有大学、没有医院,那社会像什么样子,对吧?这些都是富人的捐献。所以说虽然是不平等,但是有回馈社会的这机制,说明不平等也是一种平等。

你比如说像爱因斯坦、牛顿他们,爱因斯坦、牛顿他们跟咱们的脑子就不平等,他们特别聪明,但是他们发明的这些理论、这些科学的工具、这些个伟大的发明不也造福了人类嘛,这是弗里德曼他说的一个方面。

另外他又抨击了美国的福利制度。他说美国在20世纪初开始也有一个趋势,就是大搞社会福利。这跟这个战争有关了,因为美国在二战的时候也是有很多社会福利。另外1929年到1933年的大萧条,让很多人的个人储蓄化为乌有,老人都没有储蓄了,没法养老,罗斯福就没有办法,用了养老保险。

美国的养老保险和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一样的,都叫什么?现收现付。什么叫现收现付?就是现在退休的人拿到的退休金,不是他原来自己交的,他自己交的没几个钱或者根本没交,他现在拿的退休金是我们正在工作的人交的,转移到他那去了,这就叫现收现付。

美国中国都一样,美国本来是个人储蓄养老的,后来大萧条让个人财富化为乌有了,它没办法只好采取这个现收现付,中国一开始实行这个养老保险就是现收现付。

他说这个养老保险制度,你说以公平为目的出发看起来很公平,但是问题很大,为什么?他说养老保险就不应该政府干预,应该让人自由选择。

什么叫自由选择?让他自己给自己养老,他存的多,他就养老的时候多花点,他存的少,他老年的时候他少花点。他说,如果有人愿意在年轻的时候花天酒地、极致奢侈地生活,到老了他就喜欢在街头瑟瑟发抖,那是他自己的选择,你不用去管他。让他什么强制交保险哪,或是转移支付、现收现付、你给他去发工资,你没有必要管他。

为什么?他说你可以做个统计,就是假定政府不搞这种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一种完全积累的制度,就个人给自己养老,以采取市场的办法啊,他说可能会有5%到10%的人他会在街头瑟瑟发抖,到老了日子过不下去,但是90%的人没问题。你不能因为这个10%的有问题,你把90%的人都拉到一条船上去了,那你干扰了90%的人的正常生活,打乱他们的财务计划,你这是没有道理的。应该什么?应该让他自己养老。他养不活怎么办?养不活那就再说。

因为他说政府也有它的作用,他强调有一点政府作用,亚当·斯密说了三点,国防、司法机构、公共设施工程,他说再加一项,再加一项什么?照顾那些个不能照顾自己的人。你比如说残疾人,比如精神病患者,他们就需要我们照顾,政府要干这个事。比如说还有那些个真的养不了老的,你照顾他们,你不要普遍地开展这种强制的养老保险。

他抨击了美国的福利制度,美国的福利制度也要回到自由选择的状态,这是他说的自由选择一个方面。

下一方面他说的是美国的教育,他说两方面,一个是公立中小学,一个是大学。大家知道,美国的制度是这样的,美国的公立学校是不花钱的,你像咱们不是义务教育嘛,美国这个高中都是义务教育,免费。

它这个免费就有很大的问题,为什么呢?免费就造成了什么?很多中学的教育质量非常差。为什么差?因为家长没得选、没有自由选择,你在这旁边住,就得按照这个学区制度,就得送到那去。你是这个学区的,你就直接去了,去到了就免费,那个学校是旱涝保收的。它这个学校跟老师都没有刺激,都没有激励,都没有积极性,都没有约束的,因此它这个不行的,所以说很多的有钱人都上私立学校。

上私立学校的人他说也吃亏,你公立学校交了一笔钱,又交了一笔钱给私立学校。为什么私立学校的教育比公立学校要好?因为它是家长选出来的,如果你不好好干,家长是不愿意交钱的,大家没人在你这上啊。因此干预了自由选择之后,美国的公立中小学的质量都是严重下降。

怎么办呢?他说发教育券,你每个人发个券,这个券就相当于钱,然后你可以拿这个券到任何学校去,算是交学费。如果这个学校办得不好,那个券你就收不到,收不到券这个学校办不下去。给了家长自由选择之后,就有利于提高公立学校这个教学水平。

他说大学也一样,他说为什么有些公立大学这么差,因为公立大学就不交学费或者交很少的学费,录取分数也低,那些个没有资格的人也上了大学,这个学校也是一样,就变得懒惰了,教学质量它就下降了。为什么私立大学好呢?因为它有很高的学费,它给了人们自由选择权利,我交学费上这个大学,这个学校它就要给我好好教,这是一个问题。

然后谈到环境问题。就是我们知道大家特别在意这个环境,比如说污染问题就是个很大的环境问题。污染问题犯了什么错误呢?他说政府采取的手段是让这个污染企业减少产量,甚至关门大吉,他说这就不行。你给它罚款、给它关门,让人们没有选择,你得让什么?你得让它自由地选择。

什么叫自由选择?你比如说一个造纸厂,它为什么排放污水?不是造纸厂要排放污水,不是污染企业要造污染,不是,生产者无所谓,生产者也不想污染啊,只要你加价能够卖出去,它也不想污染,是消费者允许生产者污染。

如果你生产没有污染环境的纸,比如说,造纸厂不能向河流排放污水,那造纸厂就要增加排污设备,这时候生产成本增加了。比如说一张纸卖两美元,你会买吗?你不会买。

你为什么你一毛钱你就可以买到一张纸,甚至更低买到一张纸?是因为你喜欢这个便宜的纸。当你告诉造纸厂你喜欢便宜的纸的时候,你实际上是在告诉造纸厂你可以污染,我不在意污染。如果你那么在意污染的话,你就不允许造纸厂排放污水,你不允许造纸厂排放污水,造纸厂就不排,造纸厂就加上除污设备,就增加成本,就增加价格,你就应该接受。你不能一方面说我喜欢便宜的纸,一方面我又喜欢这个没有污染的环境,那不可能,你得让它有选择。

然后说,也不要追求零污染的世界,世界不可能零污染。因为人们呼吸,任何生产,你任何哪怕说是绿色生产它都会污染环境。

比如说,汽车不允许排放一点尾气,那就没有汽车;飞机也不允许排放这个碳排放,那就没有飞机呀;那我这个生产食品不允许有任何污染,那就食品就没有了,那人类就没法活了。所以不可能追求零污染的世界。

怎么办呢?就得取得一种什么?均衡。一方面我们不能为了污染而污染,另一方面我们要允许一定程度的污染,要让污染的边际收益等于污染的边际成本,减少污染的边际成本等于减少污染的边际收益。让它相等,也就是让生产者跟消费者都有所选择,这就是全球著名的碳排放交易机制。

碳排放交易机制就这样了,你可以排放碳,但是你可以购买,这样的话全世界总的碳排放不增加,可是有需要碳排放的可以排放了,对不对?另外一些地区呢获得了补偿。

你像我有一年就做电视节目,我就说北京、天津这个污染,这个城市的污染主要是河北地区输送造成的,因为在地理上,北京、天津都在河北省里边。空气是流动的,北京、天津里没有什么高污染行业了,但是河北省还有,那么它这个大气一流动,就把北京、天津污染了。

但是我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北京、天津人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利,并不必然高于河北人民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权利,你怎么办呢?你可以买它。河北人他不是为了污染而污染,比如说河北很多钢铁厂,像唐山有很多钢铁厂,你可以什么?钢铁厂你一年赚多少钱?赚100万是吧,我给你50万,能不能减少一半产量?当然能了,它赚了钱,你给它100万它就不干了。

实际上后来河北省花了很多钱,买下了很多民营企业的钢铁厂,它就关了门了,这不挺好吗?所以你就得购买,你不能强迫关停。就是说我们不能追求零污染的事情,我们用市场机制的办法、给人们自由选择的办法来解决这个污染问题。

实际上大家知道,原来我们这个中国黄河的治理就很大麻烦了。原来说“圣人出,黄河清”,康熙那时候清了几年,其实没几天就污了。而现在的黄河,历史上真正的黄河清了,大家知道怎么清的?自由选择市场经济的结果呀。

为什么?黄河变成黄河就是因为泥沙多,为什么现在没那么多了?因为上游有很多挖沙船在那里挖,把沙子挖走了。为什么挖走了很多沙子呢?因为挖沙子可以赚钱,过去挖沙子不赚钱,卖给你沙子你要吗?不要,现在为什么沙子有人要?城市要建高楼,它就要需要沙子、水泥,那太好了。另外,很多人进了城之后他就不砍树做饭了,植被就起来了。

所以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也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城市化它造成什么?上黄河上游泥沙的减少和植被的恢复,使得现在我们是历史上没有出现的真正的黄河清的时间。当然我们现在也是个伟大的时代,是吧,也应了那句话,“圣人出,黄河清”,是吧。

也就是说,不追求那个东西,不要走那个极端,要保持让人们甭管在任何情况下,包括环境问题,也要有一个选择权,而不是一方强迫另一方,特别是政府不能强迫那样做,很多政策不能强迫那样做。

我们知道美国有一个FDA,就是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大家说,欸,这个很好,这个东西通过了这个FDA的验证等等等。FDA是做了一些事儿,也不错,但是弗里德曼说,因为它也干扰了自由选择,FDA也做了很多坏事。

什么坏事?就是他说它管制这个药品的生产,你做了个发明它就不让你批准、不让你生产,为什么呢?它说你这个有风险。一个新药如果你不管着它,让它直接就投入到市场当中去了,它会造成一定的灾难性后果,比如说会吃死人。

但是药吃死人,要比你不批准它、你拖延很久才批准它,造成人们不能来得及医治死的人,你没有那个多,就是你不批准它造成的死亡人数,比你马上批准,或者你不管它就让那个药立即投入生产、立即让他们吃,造成的死亡人数还多,这是统计的结果。

即使在关系到人们这个生命问题上,也是要有一个自然选择,这个结果也是来得更好,这是一个问题。

然后就跟这个问题相牵连的,就是谁保护消费者。我们知道,保护消费者是一个口号,比如说我们每年做一个“3·15晚会”。那谁来保护消费者呢?怎么保护消费者?最能保护消费者的还是市场本身,靠管制、靠强迫,你也不能保护这个消费者。

比如我们说打假,这个假货是怎么存在的呢?就是因为这个打假机制有问题。因为我们知道这个生产假货的人哪,他是为了赚钱,那么假货实际靠什么就能解决呢?靠竞争就可以解决。

简单例子来讲,比如说你也生产酒,我也生产酒,我假冒一个名酒,你也假冒这个名酒。你怎么假冒?你用便宜酒以次充好嘛,当然你卖的价格比那个真正的名酒要便宜,对不对?

我们说中国假货多,我有一次在《锵锵三人行》,我跟窦文涛、梁文道他们做节目,我就说中国没有什么假货,为什么?我们那个叫次品。你比如说你去买个LV包,或者不叫LV就类似的东西,它就卖20块钱,你觉得它是假货吗?你买的时候就知道,它是个次品。那大家有这个虚荣心,愿意买这个品牌去充,当然这个有点侵害知识产权的意思,当然它并不是个假货,它是个次品。

这个次品你怎么消灭它呢?它这样消灭的。这个生产次品的人之间是互相竞争的,你让他自由选择。

那么你怎么样才能战胜你这个同行呢?你就得用更好的酒去假冒或者是生产次品,他呢,还用原来那个更次的,你就可以战胜他啊。大家一喝,哎哟,你这个更像,那就不买他的了。那他怎么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呢?他也用更好的这个酒替代,慢慢慢慢地最后大家生产的酒怎么样?都是跟那个正牌酒是一样的了。

所以自由选择本身有一种激浊扬清的能力,它会造成一种市场的这种清明,我们得等让市场机制充分地长时间发生作用,给市场以耐心,最后市场会清明的。

可这个打假就出问题了,大家刚一造假的时候就把他们连锅端了,连锅端没有用啊,为什么?市场还在、利润还在,新一波就上来了。相当于割韭菜,割完了一波又来了一波,实际上这个打假有时候是维持假货的一种机制,如果没有打假这个行为呢,其实就没有了。

比如温州这个皮鞋,原来都是用纸做的,可现在温州皮鞋很好,世界级水平啊。为什么?因为温州那个地方打假不积极,如果打假那么积极,现在还用纸做皮鞋,道理就在这里。就要保持让人们自由选择,他自己就会慢慢用更好的酒开始勾兑了,慢慢就会变好的,就这个道理。这个例子不见得有多准确,但是道理就在这里。

另外一个,弗里德曼说商誉,就是企业、商家的这个商誉,这个信誉本身是一种保护消费者的手段。

大家你比如说你去五星酒店住宿,它给你做了一碗阳春面,你就说这个阳春面不好吃,或是它有点咸或者太淡了,那么这个五星酒店怎么办呢?它就给你重做一碗。你要是在街边小店,肯定不给你重做,人家打架了。

为什么街边小店它不在意你,而五星酒店在意你呢?五星酒店它重视自己的信誉,因为它自己的信誉关乎到它的巨大的利益。小酒店为什么服务差?因为它不在意自己,那损失不大。你去一些个高档场合、高端的消费场合,你就发现它的服务更彬彬有礼,对不对?

所以说你看见没有,我们在高度商业化的场合,得到的是最大的尊重,我们的利益做到了最好的保护,你在名牌的商场里边往往得到最好的服务,这就是保护消费者。商标、商誉本身就是对消费者一种非常好的保护,你不必去强制它这个强制它那个,规定它这个规定它那个,不不不,他自己就能做到。你看我们很多五星酒店的服务、高档场所的服务是政府规定的吗?不,是它自己愿意提供的。

另外,还有谁来保护工人呢?我们经常说最低工资法。最低工资法能保护工人吗?最低工资法不但不能保护工人,反倒会造成更多的工人失业。为什么?

什么叫最低工资法?就是任何人要雇工人干这个事,不能低于政府规定的工资水平。注意,既然政府规定这个最低工资水平,这个工资水平一定高于市场水平。为什么?因为它如果低于市场水平的话,就没有人会违反这规定了,所以它一定高于这个市场水平。

但是如果这样的话,那些低技能的工人很多就要失业了,为什么?因为这个业主他必须要雇你,你就是个低技能工人。但是现在雇主要付更高的工资,才会雇到原来这个低技术工人这个水平的服务的话,他可能不想雇人了。他就雇了个什么?技能更高的人,那么低技术工人就失业了。实际上这个最低工资法想保护的是低技能的工人,但它的效果是正好是相反的。

另外,弗里德曼问了个问题非常地精到,他就说,如果你用比原来更高的工资雇人,请问你还会雇原来那么多人吗?你肯定不会的。所以政府的这个最低工资法,不但不能保护低技能人就业,反倒是消灭了这很大的一部分低技能工人的就业。

本来让这个工人和商家和这个业主他自由选择的话,这些人自由选择下是有工作的,但是你干预下、在管制下这个工作就消失了。因此最低工资法保护不了工人,反倒造成更多的人的失业。

那通货膨胀呢?他说通货膨胀怎么解决呢?通货膨胀政府也不要管太多。弗里德曼货币主义提出一个观点,而且提出了一个具体的技术指标,他说你美联储你每年按照3%的水平增加货币就行了,别的不要管太多。

通货膨胀不好,通货膨胀是一种隐蔽的税收,是小偷,悄悄地就把我们收入拿走了,对不对?但是通货膨胀在他看来一定要控制。

就是弗里德曼的理论都很厉害,但他对通货膨胀的看法我个人是不大赞成的。因为他特别害怕通货膨胀,他把通货膨胀视如猛虎。其实现在的主要的威胁已经不是通货膨胀,有了这个中央银行系统之后,很难再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了。

当然个别国家,你像土耳其、像阿根廷、像这个津巴布韦会有严重,但是那是那国家整个的政治经济状况出了非常大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来讲,你像美国、像中国这种运转比较好的经济体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弗里德曼对通货膨胀的这个看法是有点太夸大其词,因为跟他当时的情况有关。弗里德曼那时候这个资本市场还没有现在这么多层次、这么多产品,这通货膨胀还是比较严重。现在就是有很多的蓄水池了,就不严重了。

这就是弗里德曼《自由选择》这个书的主要的思想,因为它的核心就是他说的这个题目这四个字,就是要让人们自由进行选择,少加干预,也就是他强调的是“自由选择”这个主旨。💸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