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消费的关键在于提高可支配收入和减少储蓄。提高可支配收入需通过促进就业和经济景气实现,而减少储蓄则需缓解养老和医疗等不确定性,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此外,改革分配机制,缩小收入差距,是解决消费问题的根本路径,同时有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
消费(总消费)是可支配收入减去储蓄。
可支配收入就是到手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注意不是税前的收入。储蓄和消费是一对镜像,它们是可支配收入的两个去向。
要增加消费,第一是增加可支配收入,这是源泉。但增加收入,就得增加就业,经济景气不断。所以,比较慢。
另外一个就是减少储蓄。注意,按照经济学的专业定义,家庭除了消费以外的所有行为都叫储蓄。包括存款,买股票,黄金,哪怕比特币等等,都是储蓄,不是投资。因为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是实际增加生产能力的行为,这个是企业才有的。家庭买股票等,只是想增加未来的消费能力而已,和生产无关。
减少储蓄就得查明家庭储蓄的动机,它们包括预防未来的不确定性,为了子女教育等等。
不确定性最主要的是养老和医疗,如果不储蓄,以后的日子没法过。要缓解这个后顾之忧,就得保证所有人的养老医疗可靠水平。目前,就是要尽量拉平各个阶层的待遇差异。
至于降低消费贷款利率,发放购买补贴,当然也有作用,但还不够。
中国的GDP世界第二。按照购买力平价,早就是第一了。这说明,我们的生产已经没有任何问题,即使🈶一些内外不确定因素,也不会改变这个结论。按照汇率计算,超过美国也是很快的事情。
但分配问题就不太一样了,这是经济体制。路径依赖的问题。要改就不容易了。
还是那句话,改革是解决一切问题,包括消费问题的钥匙。
多年前,我写过一本书,《公平中国》,系统论述了这个问题。当时我就说,中国已经到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时候。以前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对的。现在蛋糕已然做得很大,因此分蛋糕,就成为第一大问题了。这也是我们这个社会优越性的要求。反过来,这也有利于经济更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