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关于吃不起外卖的文章中,引用过一个研究结论,100年后,中国的人口只有4亿左右,这还是比较乐观的估计,我看过的最低的说法是8千万。
人口下降已成在去年成为事实,人口第一是几百年积累的结果啊。
计划生育是原因之一,我是最早对计划生育提出异议的学者之一。比如2013年,我在我的著作《公平中国》中有一章专门写人口问题,明确主张放弃计划生育。其实马寅初的人口理论是错误的。当然这体现了他坚持真理的风骨,这一点值得特别尊重!
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到一定水平,人口下降是一种必然。
为什么富裕了反倒不愿意生孩子呢?嚷嚷生不起,只是借口。不想对不起下一代才是真的。
人穷的时候,是不讲求尊严的,无论对自己还是别人。这时候,自然属性占了上风。生育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反正也没更多有趣的事可做。你会发现,人口出生高峰,都在不太富裕的时期。
那个时候,只想着生,没认真想过如何养大,一切都是瞎凑合。更不会想,后代如何成功,如何快乐,如何幸福。而且越是陷于困顿之中的人,就越想通过生下一代来照顾自己,实现自己的未竟想法,这实际上有点儿戏了。养儿防老传统就是这么来的,这个传统对后代有一点残忍。即使你是孝子,也有精疲力竭的时候。当然也与历代社会保障缺失有关。总之,下一代,几乎就是上一代的工具。
司马迁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人们富裕了,生活好了,才会明白尊严这回事。包括对下一代,也会生出更多的责任心。尤其是有更高修养的人表现得更明显。这时候,生小孩就变得复杂,严肃了。考虑的因素多,不再只是自然过程了。
如果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教育或者其他资源,生孩子未必是一种爱,而是一种莽撞。
还会想,自己也许是成功的,但太难了,太偶然了,后代未必会有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未必有自己的幸运。
说到幸运,我觉得六零后可能是上天的宠儿。小时候基本没挨过饿,长大了就读书,中学毕业了能参加高考,大学毕业了包分配,有稳定工作,现在基本都退休了,退休金也有保证。上次这么幸运的人可能还是宋朝。
因此,人们倾向于认为。能把自己这一生过好也就可以了,不必再拿下一代去赌。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说法就不太尊重人。为什么一定要结婚呢。但这是一种文化。你大了还不结婚,会被歧视。
尤其是女性。如果在农村,女子30岁还嫁不出去,似乎是一种罪过。父母都不再怜惜你。所以,全都得凑合着结婚。
城市化了,进城了。城市和农村的区别是,城市是匿名社会。你的邻居叫什么你都不知道。好处是,没人议论你。不结婚,也不会🈶️闲言碎语。
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了,独立性强了,靠自己的收入就能养活自己,如果不是中意,不再勉强自己嫁出去。
至于性需求,满足容易得跟吃饭一样方便。
确实不一定要结婚了。
因此,人口下降是必然的。
但人口少了,是社会最大的麻烦。经济增长就是靠人多拉动的,特别是技术进步不明显的条件下。中国制造最集中的是广东,世界制造中心,也是因为广东是中国常住人口最多的地方。对,广东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地方,不是河南,也不是别的地方。
你也会发现,人越多的城市越繁荣,越干净,越安全。比如一线城市。这是因为人多了,提供公共设施的人均成本就越低。人少了,问题就都出来了。
所以,还得鼓励人们生。不是发钱,不是免费教育。这些都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让人们觉得规则是公正的,这样,下一代学习,奋斗,就有希望和奔头,起码是愿赌服输。好比高考不能一个省一个分数线,比如养老医疗不能把人分三六九等。这样就可以让还有生育意愿的人有信心。
现在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