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重 | 经济 投资 赚钱 读书

企业不招聘35岁以上的人并非歧视,而是基于合理的职业技能和学习能力考量。35岁通常被认为是职业技能的巅峰,超过这一年龄再学习新技能难度较大,且薪资要求可能高于年轻人。企业为减少招聘成本和提升效率,明确年龄限制是一种善意提醒。解决35岁以上人群的就业问题,需要通过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来缓解焦虑。

如果你没有上高中,大概15岁就走上社会,寻找工作。

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18岁开始找工作。

上了大学,22岁左右毕业,开始找工作。

硕士毕业,大约25岁找工作。

博士毕业,28岁开始工作。

如果和我一样博士后,大约30岁找工作。我其实35岁了才出站。

此前,都是在训练工作技能。

无论起点在哪,职业技能都会在30岁左右达到高峰,35岁,还在找工作,大概率是没有学习能力的,被淘汰过的。无论再学什么都来不及了,多努力都无可奈何。

35岁这个门槛开始是招公务员的极限,这已经是留有余地了,试想设定在40或者50岁,也不会多几个人报名。20多的一大堆呢。

用人单位不是福利机构,如果你做企业,是愿意选刚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还是35岁以上的?这些人学习能力和技能都较弱,但要求的薪资可能更高起码不低于年轻人。

问题不在于要不要35岁以上的人,问题可能只是在于要不要把这个摆在台面上,企业招聘,得提出明确要求,信息公开,以减少企业和应聘者双方的搜寻成本。不写35岁以下,你也是白跑一趟。写了,就成了攻击的靶子。

35岁这个门槛不是歧视,而是一种大致合理的要求,写出来算是善意的提醒。除了提醒不要白跑,也提醒抓紧学习,尽快掌握一门技能或者吃饭的本领,不要等到学不动了再后悔。

而为35岁以上的人说几句面汤话,喊喊口号,不用付出任何代价,更显得自己有公平和同情心,但无济于事。

生活是残酷的,竞争无处不在,大家都是为了生存,你是,企业也是。招一些没有技能的人进来,企业没有了,对大家更是不利,对年轻人也不平。

有没有例外?有一个例外,就是做学术研究。比如张益唐,北大数学系本科毕业,美国普渡大学大学博士毕业,但找不到学术工作,曾经在餐馆端盘子,穷困潦倒。直到58岁才以孪生素数猜想的成果一鸣惊人。但全世界没有几个这样的天才。

当然,歧视是存在的,如户籍歧视,性别歧视,也有年龄歧视比如住酒店不要老年人,但其他情况下很难说是歧视。

真正要讨论的是,如何让更多民营企业出现,解决更多35岁以下人的工作问题,这样就不存在35岁以上人的年龄焦虑了。💸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