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报道说,上半年钻石价格指数下跌了6.8%,这是很惊人的数字。因为不涨已经不常见,下跌这么多,更是不寻常。
有人认为,钻石高价格将一去不复返。会落得和玻璃一样的命运。
玻璃杯曾经是比钻石和黄金还稀罕的物价。但后来技术进步,迅速普及,由王谢堂前,进入寻常百姓家。
钻石也会这样吗,果真,那以后谁再买钻石送给情人,就是分手的意思了。
这就需要明白,现在的钻石为什么贵。
水很有用,实际之用。三天不喝水,人就有性命之忧。这样的东西叫必需品。
钻石几乎没有任何实际用处(后来发展出了一些工艺上的用处),只能满足人类的攀比之心。这样的东西叫奢侈品。
我们买东西,是因为对我们有用。什么用也没有,为什么要买?那正常逻辑应该是,用处越大的东西,愿意付的价格越高,也就是越贵。而没用的东西应该便宜甚至一文不值。所以,水应该很贵而钻石一定非常便宜。
但现实恰恰相反,水很便宜而钻石很贵。这叫“水和钻石之谜”。这个谜攫住了伟大的亚当.斯密。他无法解释。
大约用了100年的时间,到1870年代,发生了我昨天文章说的边际革命,借助边际效用这个概念,这谜题才获得圆满解决。
所谓效用或者边际效用,也是有用。但不是客观的,实际的用处,而完全是人的主观上的有用。
主观的意思是,认为🈶️就有,认为没有就没有。就好比说女人漂亮。同一个女人。有人认为漂亮有人认为一点也不漂亮。开始可能觉得不漂亮,但因为别人都说漂亮,你可能也会改变想法。
边际效用的特征是递减。比如第一个烧饼最好吃,第二个次之,以此类推。最后一个没感觉。但这是主观感受,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烧饼没差别。
简单说。水虽然很有用,但水太多容易获得,所以所获得的最后一单位水的效用,也就是边际效用很小。
钻石虽然没用,但十分稀缺,所以所能获得的最后一单位钻石的效用,也即边际效用很大。
物品的价格正是由边际效用决定的,边际效用大的价格高,小的价格低。这就是“物以稀为贵”的原因!
因此水便宜而钻石相对贵多了。这就回答了水和钻石之谜。
可以说,价格是稀缺引起的一种共识。一个物品,本来什么实际用处也没有,但受到宣传喝习俗等的影响。大家都认为有效用。这物品的价格就相对非常高。
金刚石(钻石的材料)含量稀缺,开采本就不易,加之人为的渲染,整个人类达成了钻石高价值的共识。无论在哪里,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钻石都是奢侈品,都很贵。
而钻石是世界已经的最硬的东西,很自然地和对爱情坚贞不渝联系在一起。所以,结婚的人大都买一些包含钻石的物件,如钻戒。这是小孩子门都知道的,是共识。
广告的影响很大。钻石的经销商,精心营造的浪漫氛围,以及营销中采用的制造稀缺的手段,维持并不断推高钻石的价格。
钻石这一波价格下跌。有多种原因。比如全球经济放缓,奢侈品首当其冲,因为生存第一,就得减少奢侈品购买。比如人造钻石的更大产出以及它们在各种指标上与天然钻石的接近。加之有关著名南非中央钻石机构德比尔斯(De Beers)下调批发价格的传闻等等。
钻石价格下跌不常见,但不是现在仅见。历史上比如上世纪七十年代,就下跌过。
问题是,会不会跌成玻璃一样?
玻璃价格所以迅速坠落,是因为玻璃材料本身没有稀缺性,它们都是技术或者人为的产物,彼此没有差异。随着技术进步,生产越来越容易,而且也没有发展出流行的玻璃文化,或者说即使玻璃之间有差异,人们并不在乎它们。
但钻石的情况完全不同。
人造钻石(据说河南手机主产区),会对一些人产生吸引力,但动摇人类对钻石的共识,这种千百年形成的文化,没那么容易。
有人整容成明星脸,并且能修正明星脸的一些瑕疵,出来骗钱,有人愿意上当,这骗术能暂时成功,但明星本尊的价值不会降低。因为他们之间还是有差别,并且人们在乎这种差别。
有人可以模仿梵高,毕加索到以假乱真地步,但永远是真迹价更高。它们还是有差别,人们也在乎这种差别。
各种白酒,成分几乎没有差别,无论茅台五粮液,还是几块钱一瓶的,都是有害液体,少喝为好。客观上,其他酒都是茅台五粮液的完美替代者,但主观上,效用上,茅台五粮液与它们区别却甚大。也许不是行家,喝不出口味区别,但还有精神差别。这才是重点。
人造的钻石,稀缺性和天然钻石,不可同日而语。就像假冒明星和本尊不可同日而语。人类正是基于对这种天然的稀缺性的主观认识,才产生对钻石对崇拜,就如对茅台五粮液在口味独特性的偏爱。
这种崇拜或者喜爱,也许是一种病态,但人类就是这样的。
人造钻石和天然钻石将共存,但分别流动,它们不是一种东西,而是两种东西。就如化学家拉瓦锡早就告诉我们的:金刚石和煤块,本质上都是C元素。只是大自然对金刚石有那么一点偏爱,才让它脱颖而出,与众不同的。人类就是喜欢这一点不同,认为它们有天壤之别。
这一点,属于本性难改。
钻石的奢侈游戏将继续,把钱准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