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是人生第一大难题。因为一个人不见得生(大)病,不见得失业,但一定变老。老了没有收入来源,但照样需要支出。
有两种办法,一个是预先储蓄,自己给自己养老,这是一种市场的办法。本来应该是主流。
但事情是这样的,大萧条期间,美国个人储蓄几乎化为乌有。这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美国政府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所谓社会保障就是,不是个人保障自己,而是别人来保障自己。政府是中间人,所有企业或者个人要交税,就是所谓的社会保障工薪税,企业个人各出一半,这个税,只是名字叫税。但并不是税,因为它具有返还性。等人老了,政府就用这些税给大家养老。
美国实行的是现收现付制,也就是,现在退休的人领取的退休金,不是用以前自己交的养老保险,而是现在正在工作的人交的养老保险金支付的。这是一种权宜之计,个人没有储蓄了,没办法,只好如此。但这制度一直延续下来了,直到今天。这就是第二种养老办法。政府好比是个家长。
中国的情况更复杂。以前,在农村,是农民自己养老,农民收入低或者几乎没有收入。农民往往靠生儿育女,指望孩子给自己养老。特别是儿子,养儿防老的观念并不是什么封建落后,而是经济原因。是完全合理的想法。
在城市,基本是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它们负责职工养老。办法是,实行不完全工资制度,把一部分工资扣下来,不发给职工,留作他们以后的退休金。
后来改革了,也实行社会保障了。结果是农民也交养老保险,当然水平较低,领取的也少,比如每月一百多块钱。在城市,企业职工和企业开始交养老保险。事业单位机关交的更晚,还有的单位至今没有实行,而是靠财政养老。结果是不同性质单位职工的养老水平差距明显。这当然不是完全不合理的,这是路径依赖。
我们的模式也是现收现付,也只能如此。我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或者长寿社会。现在退休的人,大部分没有交过或者很少保险,但领取的水平不能太低,因为难以达到生存水平。这也不是不合理或者职工占便宜。因为当初他们工作的时候,是有制度性的承诺的,即政府负责养老。后来,改革了,以前的承诺也得继续履行。我们处于制度转型期。
他们领取退休金的时间还挺长,他们又几乎都是人口出生高峰或者较高时期出生的,数量非常大。而正在工作的人是计划生育政策后为主,以前可能五个人养一个退休的,现在或者即将两个养一个,甚至更极端。人口出生率已经下降,这个困难趋势几乎不会逆转。
要维持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不降低退休金水平,就得不断提高养老保险费征收比率。
以上几种因素叠加的后果将是,正在工作的人收入下降,到一定时候,就影响他们的基本生活,企业用工成本和经济发展。这是非常严峻的局面。
延迟退休,可以缓解这个压力。交养老保险的人增加,领取的下降,也许可以渡过非常时期。
现在的退休年龄是偏低的,比如中国和美国人均预期寿命差不多,美国人即将67岁退休。我们男职工大约60岁,女职工55岁,有的50岁。女性的预期寿命更长。延迟并统一退休年龄,既有必要也有可能,第一步可以都60岁。
当然,有人感到工作的辛苦不易,以及不愉快,但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如此。
按照真正公平的原则,不应该有社会保障,弗里德曼说,如果一个人在年轻时花天酒地,老了蜷缩街头瑟瑟发抖。那也是他的自愿选择。
但我们不是总说是一个整体吗?不是要尊老吗?不是说有爱心吗?那给老人点养老钱岂不正好吗?!
如果你认为老人占便宜,等你老了也会占别人便宜,就算得到了补偿,心里会不会好受点。
世界没那么理想,不让别人占便宜,不占别人的便宜,常做不到的。💸